2007DIAF(易/移) 讓北京成為當代藝術的平臺
2007DIAF(易/移) 讓北京成為當代藝術的平臺
2007DIAF(易/移) 讓北京成為當代藝術的平臺
時間:2007-07-09 11:45:00 來源:新浪娛樂
資訊
>2007DIAF(易/移) 讓北京成為當代藝術的平臺
 |
新浪娛樂訊 在過去三年中 (2004-2006),DIAF上演了涵蓋中國和國際當代藝術各領域的大型藝術及文化活動,它們包括:視覺美術、建筑、設計、舞蹈、戲劇、行為藝術、音樂和聲音、電影和記錄片。由于這些活動的品質及其多樣性,DIAF在中國乃至世界都享有無可爭議的聲譽。 另外,DIAF也為促進中國和外國藝術家的交流方面取得了成功。
2004至2006年期間,DIAF連續(xù)發(fā)展,藝術家參與人數(shù)從96人增長到了470人;協(xié)會單位及公司合作伙伴從15家增長到了60家。 同時,每年的參觀人數(shù)也翻倍地增長,由8萬人次增加到了16萬人次。
2006年,有關DIAF的大眾及特別媒體報道在中國及國際上的覆蓋都很成功。甚至在第四屆藝術節(jié)的開幕式之前,DIAF就已經(jīng)為全世界所知。如果在Google搜索引擎輸入“DIAF 北京”的中文或英文或法文,您將看到37.5萬多條搜索結果!
通過思想手團隊總監(jiān)、組織者和策展人的工作,DIAF已經(jīng)樹立了中國當代藝術各領域盛宴的形象代表。思想手團隊受到很多美術館、畫廊、協(xié)會和個人收藏家的青睞,當他們把推動中國當代藝術作為一個項目部分的時候,時常咨詢思想手。
如今,DIAF已經(jīng)在以下任務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為中國當代藝術家和他們的外方合作者及國際藝術市場之間建立了創(chuàng)作聯(lián)結。
——為中國及國外所有參與藝術家和DIAF的公眾創(chuàng)造鮮活的對話 (或者說:為來自中國及全世界的藝術家之間創(chuàng)造一個真正的對話。)
從今年開始,DIAF將不再局限于大山子藝術區(qū)。DIAF2007的活動地點擴展到北京5個新場所。
其主要進展還體現(xiàn)在思想手團隊已經(jīng)為藝術節(jié)選擇并注冊了新的名稱:“當代國際藝術節(jié)”,并注冊了DΔΛF 標識,DIAF 既是“大山子國際藝術節(jié)(Dashanzi International Art Festival)”首字母,也是“當代國際藝術節(jié)(Dangdai International Art Festival)的首字母。 思想手擁有DΔΛF 標識所有權,也是DIAF藝術節(jié)的創(chuàng)辦人。
DIAF從9月22日到10月14日為期三周將北京變成當代藝術的平臺,貫穿城市六個地點主持中國及外國當代藝術家:
大山子藝術區(qū)
高碑店藝術區(qū)
酒廠藝術區(qū)
環(huán)鐵藝術區(qū)
草場地藝術東區(qū)
朝陽文化館,9劇場
DIAF2007力爭開啟北京當代藝術生活的創(chuàng)新動力,更加廣泛地闡釋當代藝術,并為觀眾打開藝術場地自由通道。
本屆主題易/移在中文里有兩層含意:
“易”為易經(jīng)的易;易經(jīng)是一部洞悉宇宙人生各種事物變化的經(jīng)世之典;同時它也是一個濃縮藝術的符號,突出藝術中的游戲性,創(chuàng)意性,符號化,再現(xiàn)藝術的邏輯與能量。
“移”為空間及時間的移動,是當今社會最為明顯的人類挑戰(zhàn)。它引用城市化、全球化背景對人類處境、人類的交流環(huán)境及人性本質進行體驗和探究。
在這雙層意義中,我們試圖將“易”的活潑性、惡作劇性與理性的理論概念聯(lián)系起來。
DIAF2007:時間
2007年9月22日至2007年10月14日
DIAF2007:地點
大山子藝術區(qū)
高碑店藝術區(qū)
酒廠藝術區(qū)
環(huán)鐵藝術區(qū)
草場地藝術東區(qū)
朝陽文化館,9劇場
DIAF2007:節(jié)目
視覺藝術
景觀藝術:克里斯托和珍妮克勞德(美國)的講座——著名“包裹藝術家”首次登陸中國!
24小時: 由一個年輕的日本藝術組——RINPA實施一個24小時不間斷的極具創(chuàng)意的活動。
“我們是?”: TENDANCE FLOUE——看這個由12 位法國攝影家組成的集體是如何專注于拍攝我們的世界。
類似之旅:一個由十位資深西班牙攝影家提供的一個他們?nèi)绾卫妹浇榈娜爸^。
現(xiàn)場活動:越界語言的第五版本(國際)——一個國際行為表演藝術的工作坊,特邀BORIS NIESLONY 以及其他嘉賓。
“貓的狂喜”在美術館:向法國影像大師克里斯·馬科爾致意——來自一個中國的街頭藝術團的現(xiàn)場創(chuàng)作。
移居女孩:圍繞中國移民這個主題,藝術家DINU LI拍攝了一組非常感人的照片和影像作品;展覽內(nèi)容還包括移居海外的女孩們的作品。
中國攝影:該展覽將呈現(xiàn)一些中國最好的新一代攝影家,他們是由本地及國際策展人在2006年影像專家見面會期間共同篩選出來的。
建筑與設計
兵臨城下II: 第二年的建筑公開論壇,剖析北京的歷史、現(xiàn)在與未來的城市結構。
易/城市: 藝術與建筑展覽,來自30位藝術家和建筑師的藝術作品——后續(xù)“拆那-China”的成就,被選入2006最受喜愛的展覽。
亞洲設計展覽: 設計師和物體改造大師游刃與對物體的不同理解,改造它們的功能與形式。
舞蹈與戲劇
交叉: 著名導演吳文光和舞蹈編導文慧創(chuàng)辦的北京第一個現(xiàn)代舞蹈節(jié)之一,5個不同的作品同臺上演。
印度迪斯科: “迪斯科舞者”是一個靈感來自低俗電影(B-movies 和 Bollywood kitsch)的非常搞笑的雙人舞,由SUJATA GOEL和TAREK HALABY表演.
«P.A.R.T.S »: 表演藝術研究與訓練工作室的(The Performing Arts Research and Training Studios (P.A.R.T.S.)舞者以來京教學的方式,極好地向我們展示了現(xiàn)代舞。
聲音藝術
爵士樂: 一個由爵士大師 Royal Hartigan, Peter Share 以及其他國內(nèi)外在京已享譽盛名的音樂家們帶給我們的難忘之夜。
搖滾一日: 一場大型現(xiàn)場音樂會,聚合中國當紅搖滾樂隊散發(fā)他們的能量,并有照片和短片展介紹中國搖滾發(fā)展歷史。
哈薩克人流亡的故事II: 來自中國及歐洲的哈薩克音樂家們以民俗和即興創(chuàng)作的形式與歌手SAADET TURKOZ 和音樂家MAMER共同演繹哈薩克“古老的傳說”。
桑巴亞: 一支駐扎在北京結合巴西傳統(tǒng)音樂風格的音樂及舞蹈表演團呈上活潑又歡樂的表演。他們并且創(chuàng)辦桑巴音樂學校,建立一架不同音樂文化的橋梁。
北京民間搖滾:體驗著名的中國當代民謠,結合北京歌手和詞曲作者所表現(xiàn)的音樂風格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民謠的文化精神。
電影和錄像
電影之旅: 12個夜晚,12 部影片,6個場點,3個周末,各國藝術家精選的各類電影與電視片,邀您觀賞!
兒童節(jié)目
活動與參觀 邀請孩子們在民俗音樂陪伴下創(chuàng)作他們自己的藝術作品,并組織參觀各種展覽。
皮影戲: 最古老的劇種之一,由僅留存的兩個皮影劇團其中之一,為北京的孩子們講述中國傳奇的神話故事。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wǎng)”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nèi)容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