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飛瀑——紀念黃君璧誕辰110周年
白云飛瀑——紀念黃君璧誕辰110周年
白云飛瀑——紀念黃君璧誕辰110周年
時間:2007-07-06 09:41:00 來源:世藝網
名家
>白云飛瀑——紀念黃君璧誕辰110周年
 |
展覽日期:2007-06-26至2007-07-29
展覽地點:關山月美術館
與徐悲鴻、溥心畬、張大千并列中國畫名大家黃君璧先生藝術展覽將于2007年6月26日下午在關山月美術館開幕,展覽將持續到7月29日。這是黃君璧先生的畫作第一次橫跨兩岸“落葉歸根”。
黃君璧 (1898~1991),著名中國畫大師,活躍于臺灣地區并對該地區國畫發展產生深遠影響,與溥心畬、張大千并列為“渡海三家”,在藝壇被譽為“一代宗師”。
黃君璧祖籍廣東南海,1919年廣東公學畢業,1922年入楚庭美術院研究西畫,歷任廣州市立美術專科學校教師、教務主任,國立藝術專科學院教授及國畫組主任,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并被教育部聘為美術教育委員會委員、全國美術展覽會國畫組審查委員。1949年起任中國臺灣省師范學院藝術系主任、教授,臺北故宮博物院點查委員。1960年獲巴西最高美術機構巴西國家美術學院名譽院士稱號,1968年8月又獲得美國圣若望大學的金質獎章,韓國弘益大學還曾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
黃君璧的畫極具特色,絕大多數采用定點透視,遠近物體的比例相當準確,加上平遠與深遠的安排,使作品有極佳的空間感。對光影表現雖然自由,但對天光云影有深入交代,再三渲染出濃淡變化。對寒暖色調也安排得當,表現遠近及凹凸的效果。山水充滿了山川靈秀之氣,用墨落筆達云林境界,大制巨幅結構謹嚴,點畫森然。
“畫家欲窮其妙,必多游覽名山大川,方知煙云出,峰巒隱顯之態。”1930年代,黃君璧隨中央政府遷居四川,任教于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八年時間,親身體會巴蜀山石之美,搜羅云煙變化之靈奇奧妙,將之與舊日古畫所見相對照,研究出一套屬于自我的山水技法。抗戰期間,他與張大千等人登臨中國大陸大小名山,生活豐富的體驗,促使畫筆更為熟巧。1949年渡臺后,借著畫展、講學、考察等機會,走遍世界各地的名勝。他筆下有名的瀑布,就是1969年參觀南非維多利亞瀑布、加拿大尼加拉大瀑布的感受。層層相交的倒“人”字,造就了激流的氣勢,而顫動帶滾的筆勢鼓動了瀑布如萬馬奔騰。
此次展出作品中,《飛瀑雷鳴》、《溪山過雨》與《玉山云海》等都是黃君璧歷年的代表性。《飛瀑雷鳴》是黃君璧游歷尼加拉瓜和維多利亞等世界巨瀑之后的創作,給人一種滾滾流動,萬馬奔騰,莫之能御的力量。《溪山過雨》以米點組成,描繪雨后溪山的景象,淡墨遍染的天空和溪水,陰沉的山色,營造出濃厚的雨意,同時也體現了水墨的靈韻。《玉山云海》寫夕陽斜光,遠山因夕陽而帶紅,近景向光面和云海都染上彤霞,豐富色階的浸潤,既描繪了云霞的動態,又體現了云朵的厚度。
黃君璧先生在美術教育上也開創現代國畫教育先河,桃李滿天下。他曾是宋美齡、陳香梅及劉墉的老師,還是臺灣師范大學美術系創辦人,對臺灣美術教育具有獨一無二的貢獻。
由于歷史原因,黃君璧的藝術成就從未在大陸完整展示過。此次展覽由關山月美術館與黃君璧文化藝術基金會聯合主辦,是黃君璧藝術第一次在大陸地區全面展示。展覽將展出黃君璧先生山水、花鳥、書法等作品100余幅。展覽期間關山月美術館還將舉辦舉辦黃君璧藝術學術研討會。屆時,一批具重要影響的兩岸三地的藝術家和學者將參加展覽開幕式及研討會。
展覽結束后,黃君璧文化藝術基金會會長、黃君璧的幼女黃湘詅還將捐贈黃君璧在1970年的畫作《秋林斜照》給關山月美術館永久收藏。《秋林斜照》是黃君璧藝術成熟期的代表作之一。
此次展覽是關山月美術館“20世紀中國美術名家系列專題展覽”在2007年度的延續,對20世紀中國畫的研究將增添多方位的視角,同時,對加強和促進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和相互認同,將起到重要積極的作用。
黃君璧年表
1898年 1歲 十一月十二日(農歷九月二八日)生于廣東省廣州市
1901年 4歲 父仰荀公去世。
1904年 7歲 啟蒙入胡子普書墪。
1908年 11歲 就讀于意養軒,由二伯父問涯公授課。
1910年 13歲 就讀于二伯父家,由易老師授課。
1912年 15歲 就讀于陳貫之書墪,在家另請馮子煜授英文、數學。
1914年 17歲 考進廣東公學,時承長兄少范指導繪畫。
1919年 22歲 廣東公學畢業。
1920年 23歲 從李瑤屏畫師遊。
1922年 25歲 入楚庭美術院研究西畫。奉母命與吳麗瑤女士結婚。參加廣東全省第一屆美展,獲國畫最優獎。遇張大千于廣州,遂與訂交。
1923年 26歲 由李瑤屏介紹任教于廣州培正中學。與師、友合組癸亥合作畫社。 在廣州舉行個人畫展,在香港參加聯合畫展。
1924年 27歲 與世好廣東書畫收藏家田溪書屋主何荔甫、冠五父子、小廉州館主劉玉雙,勤學齋主黃慕韓等過從,得臨摹前人名跡,鑒別書畫真偽。
1925年 28歲 與癸亥合作畫社同仁,擴組國畫研究會。購得明末四僧畫軸,對古名作之收藏,更饒興趣。
1926年 29歲 至上海與黃賓虹、鄭午昌、易大庵、馬公愚、鄧秋枚等交遊。神州國光社為其出版仿古人物山水花鳥畫集。
1927年 30歲 任廣州市立美專教師兼教務主任。徐悲 鴻來穗,遂與訂交。
1928年 31歲 兼任廣東省立女子師范及江村師范學校美術教師。
1934年 37歲 廣州政府派赴日本考察藝術教育。返國后在廣州畫展。
1935年 38歲 在香港畫展。 受孫科、梁寒操邀遊桂林寫生,經湖南衡山、南京、上海后居于南京。
1936年 39歲 任南京中山文化館研究員,編撰中國繪畫史。 在南京華僑招待所畫展。 留南京期間,常至上海、北平寫生,與黃賓虹結忘年之交 。 瀏覽北平故宮名畫,選購石濤、八大之作品。
1937年 40歲 抗日軍興,入蜀,定居嘉陵江畔。筑別墅飲綠軒為作畫之所,梁寒操榜題。 在成都畫展二次。 就聘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 與徐悲鴻往還更密。
1939年 42歲 與張大千再遊峨嵋。
1941年 44歲 兼任國立藝專教授及國畫組主任。 聘為美術教育委員會委員,全國美術展覽會國畫組審查委員。 在渝畫展二次。
1942年 45歲 母李德賢太夫人去世。為紀念慈恩,改寓齋名曰“白云堂”
1943年 46歲 西游華山,并在西安畫展。
1944年 47歲 與張大千、張目寒遊廣元。 云南昆明畫展,並暢遊石林。
1946年 49歲 往返寧滬杭各地。
1947年 50歲 在滬展出戰時作品。
1948年 51歲 冬來臺,與梁寒操在臺北中山堂舉行書畫聯展。
1949年 52歲 在廣州香港畫展。 任省立臺灣師范大學藝術系教授兼主任。
1951年 54歲 任臺北故宮博物點查委員。
1955年 58歲 聘為學術審查委員會委員。 奉派赴日本文化訪問。 獲第一屆臺灣中華文藝獎金美術部門首獎。
1957年 60歲 應美國華美協進社邀請前往巡回演講畫展及示范。 在加拿大溫哥華畫展並示范。 獲三藩市、沙加緬度授金勛,加利福尼亞美術協會贈名譽永久委員。 夫人吳麗瑤女士去世。
1958年 61歲 與高信赴西歐及東南亞各地考察,并舉行畫展。 由臺北歷史博物館送作品至巴西圣堡羅國立美術博物館參加“國際美展”。
1959年 62歲 獲巴西國家美術學院名譽院士榮銜。 與容羨余女士結婚。
1960年 63歲 獲美國路易安那州紐奧爾良市授金勛及榮譽市民證。
1963年 66歲 六月在臺灣省立博物館舉行畫展。
1964年 67歲 任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學位考試校外考試委員。 在新亞書院演講,并示范。 在香港大會堂舉行畫展。 十一月在省立博物館舉行師生國畫欣賞會。
1965年 68歲 歷任大學院校教席三十年,獲教育部頒發“多士師表”匾額。
1966年 69歲 九月與高逸鴻同赴美國參加遠東節文化展覽巡回展覽及示范教學。 十一月在紐約圣若望大學舉行個展。 受聘任臺北故宮博物管理委員會委員。赴香港舉行畫展。
1966年 70歲 七十生日暨致力國畫五十年,臺灣藝術文化團體發起慶祝,受贈“畫壇宗師”匾額。應邀在臺北歷史博物館舉行畫展。
1968年 71歲 獲美國紐約圣若望大學金質獎章。
1969年 72歲 二月應邀在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畫展。應南非開普敦博物館之請,前往訪問及在約翰尼斯堡美術館舉行展覽。其間,暢觀維多利亞瀑布。四月赴巴西訪張大千,觀衣瓜索瀑布。旋轉美加邊境,再酣觀尼加拉瓜瀑布。十二月在臺北省立博物館舉行瀑布獅子特展。
1971年 74歲 十月應韓國東亞日報邀請前赴訪問,在韓國國家博物院舉行畫展,并承慶熙大學贈送最高榮譽大學獎章。 獲辭(退休)臺灣師范大學教授兼系主任職務。
1973年 76歲 五月初在香港大會堂舉行畫展。 五月中應新加坡南洋大學邀請講學,并舉行畫展。 八月赴美國參加奧立岡州博覽會舉畫展。
1974年 77歲 十月應臺北歷史博物館之邀,舉行個人五十年創作回顧畫展。 臺北歷史博物館出版黃君璧畫集。
1975年 78歲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所邀請參加古畫研討會。中大文物館邀請鑒定書畫。
九月臺北歷史博物館舉辦中西名家畫展,西畫有畢加索、馬蒂斯、米羅等,國畫為溥心畬、張大千暨先生等三家作品。 十一月受邀至韓國展覽。
1976年 79歲 五月在香港大會堂舉行國畫欣賞會。
1977年 80歲 五月在香港舉行八十歲畫展。六月與張大千應邀在臺中省立圖書館舉行“張黃聯合畫展”。 七月應美國加州洛杉磯科學工業博物館、圣地亞哥國際大學、紐約圣若望大學、維州華李大學暨維州丹維爾博物館邀請赴美訪問,并在當地舉辦個展及示范揮毫。
1978年 81歲 十一月參加韓國韓中藝術聯合會在漢城世宗文化會館舉行之“中國古今文字畫展”。獲韓國弘益大學贈授榮譽哲學博士學位。
1979年 82歲 一月在香港舉行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三人特展。
二月在新竹社教館與基隆市政府大禮堂舉行“三杰聯展”。
五月赴歐美等十二國訪問。
七月參加太平洋文化基金在洛杉磯舉辦之“中華文化展”并在揭幕當日示范。
九月臺北歷史博物館主辦之“中國現代畫壇三杰作品展”在法國魯瓦市波維博物館展出。
1980年 83歲 三月赴新加坡應邀參加新加坡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之“中國畫壇三杰展”。
1981年 84歲 三月參加法國巴黎東方博物館舉辦之“中國現代繪畫新趨勢展”。
五月應邀參加美國克里夫蘭博物館舉辦之八代遺珍中國書畫討論會議。
十月在臺北國泰美術館展出收藏古畫261件,并出版《白云堂藏畫》,套裝一函兩巨冊。
1982年 85歲 四月三日在臺北歷史博物館與張大千當眾揮毫合繪《慈湖長春圖》
1983年 86歲 四月前往美國參加邁阿密州立入學藝術館主辦之“中國古代造紙印刷展”,并現場揮毫。
七月應臺北歷史博物館之邀在植物園畫荷示范并講述。
1984年 87歲 二月應臺北歷史博物館之邀舉行“講畫八大、石濤”講座。
三月應高雄市政府之邀在高雄文化中心藝廊舉行個展。
四月赴美訪問,應邀參加在美舉辦之“中國玉器展”揭幕典禮,并在紐約圣若望大學舉行“黃君璧近作畫展”
五月獲臺灣第九屆文藝特別貢獻獎。
八月將珍藏五十年之元代真跡《清明上河圖》長卷贈予臺北歷史博物館。
1985年 88歲 五月在臺中市立文化中心舉行個展。
九月捐贈20幅巨幅古人書畫予臺北故宮博物院。
1987年 90歲 八月作百書畫義賣以捐贈臺北中視公司愛心組織節目。
十月長流畫廊舉行黃君璧書畫展。臺北中視公司在省立博物館舉行“黃君璧義賣畫展”
十一月分別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及歷史博物館舉行九十回顧展。臺北市立美術館為其出版《黃君璧繪畫風格與影響》專書。
1991年 94歲 九月在臺北歷史博物館舉行“黃君璧九五回顧展”
十月二十八日晚,因肺炎送臺北三軍總醫院救治。
二十九日,在三軍總醫院因肺炎而引發并發癥,蘧然離世。
 |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