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錢莊和錢莊錢
最早的錢莊和錢莊錢
最早的錢莊和錢莊錢
錢莊是中國舊式金融機構,在近代銀行業興起之前,錢莊在社會經濟生活中曾經發揮過不小的作用。那么,錢莊這一稱謂最早起于何時呢?據有關著作稱,官方文獻最早出現“錢莊”一詞是在清乾隆十年(1747年),福建巡撫周學健奏稱:“但鋪戶奸良不一,應敕各州查明,該處錢莊若干,錢鋪若干,造冊”。“五達為康、六達為莊”,“莊”字有著信用交易四通八達之意,此前又曾稱為錢莊。明時稱為錢鋪、錢肆,宋時稱為“兌換鋪”、“交引鋪”,唐時稱為“飛錢便換”。這類機構使用的大都是紙質憑證,清時稱為錢莊票、會票、銀票等,有異地匯劃、代錢流通等功能。只有極少數發行過金屬質錢莊錢。
筆者集藏一枚錢莊錢,外徑3.16厘米,厚0.26厘米,重11克,白銅質,錢文楷體,規整秀麗,面文穿上下的“通寶”,穿兩側為“開封”、“清園”;背文穿上下為“當百”,穿兩側為“大宋”、“錢莊”。錢文清晰,包漿熟舊,是一枚很開門的錢莊錢。
開封是北宋的京都,經濟發達 ,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街道兩側樓閣式商鋪鱗次櫛比,行人擦肩接踵,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當時開封府的繁榮景象。“清園”為錢莊的所在地,“通寶”和“當百”表示該錢是由官方發行可以流通的寶貨,相當于制錢一百,“大宋錢莊”則是官營錢莊的招牌。
北宋初期使用銅、鐵錢,宋仁宗天圣元年(1024年),由官方發行紙質憑證,稱為“交子”,后改稱“錢引”,初具紙幣的功能,由于流通的需要,銀兩、銅錢、鐵錢和紙幣需要進行互相兌換,于是出現了兌換匯劃機構,但錢莊這一稱謂未見于著錄。此錢以實物證明北宋時已出現了錢莊的稱謂,較現有文字記載至少提早了六百多年。
“大宋錢莊”是我國最早的錢莊,鑄行了我國最早的錢莊錢,它具有面值大、攜帶方便、可異地兌換、代錢流通、信用可靠等功能和優越性、避免了紙質憑證易損易偽造的弊病,實際上具有代價幣的性質,但此錢的確切鑄造時間難以考證,可能是一種試鑄品而未正式使用,或在短期使用后即停用,故存世甚罕而未見于著錄。這是一枚研究我國錢莊發展史的珍貴物證,可補史缺,供方家參考。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