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品玩對稱美
古錢品玩對稱美
古錢品玩對稱美
對稱美是我國傳統的美學基礎。古代青銅器上的紋飾、帝王的宮殿、民居、陵墓前的翁仲以至對聯、律詩等等,幾乎無一不包含著對稱美的內容。古錢中也有對稱美,如同一種古錢的面文采用兩種書體,其文字結構、筆劃肥瘦、輪廓、方穿、厚薄、重量及銅色都相近似,這種古錢稱為對錢。最先提出這個觀點的是清代中期的錢幣收藏家翁宜泉,其后中日兩國的古錢學家都做過認真細致的排比配對及定名工作。
我國對錢起源于五代時期的南唐,有開元通寶篆隸對錢及唐國通寶對錢。北宋錢多相互對稱,如天圣、治平有篆楷對錢,元豐、元 、紹圣有篆行對錢?;兆跁r期的政和、宣和年間是對錢集大成時期,其品種之多,質量之精,書法之美都屬空前絕后。如政和通寶和重和通寶對錢,可稱為這段時期的代表作。宣和元寶大小幾種版別均成對錢,傳世極少,與重和通寶錢同屬珍品。另有一種大字文政政和對錢,也較一般政和對錢為少。
筆者收藏有一對大字文政“政和通寶”對錢。該對錢為小平、光背,生坑,包漿自然,錢直徑2.5厘米,厚0.13厘米,重3.63克,文字大氣,古樸秀美。該對錢鑄量較少,古幣市場上難覓,市場價位相對較高。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