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制勝漫畫席卷中國風
水墨制勝漫畫席卷中國風
水墨制勝漫畫席卷中國風
正當國內動漫迷把日本的“火影忍者”、美國的“變形金剛”奉為最神圣的精神食糧時,國外的“骨灰級”動漫粉絲卻對用中國傳統技法繪制的漫畫頂禮膜拜,并稱之為“神作”。上月底,日本“第一屆國際漫畫獎”揭曉,中國香港漫畫作家李志清創作的
《孫子攻略》擊敗145個競爭對
手,一舉獲得大獎,讓全球動漫界掀起一股“中國風”。
這部中國水墨畫風格的《孫子攻略》將中國人豪氣千秋、為義舍身的情操表達得淋漓盡致,令世界各國漫畫高手黯然失色。最近兩年,中國風濃烈的漫畫作品不斷在國際動漫市場受到肯定和好評,這次李志清勇奪大獎,不少世界著名動漫評論家都在感嘆:“一個屬于中國的動漫時代正在慢慢到來。”
7月2日,中國香港漫畫家李志清從日本外務大臣麻生太郎手上接過日本“第一屆國際漫畫獎”最優秀獎,這是一個可以銘刻在中國動漫史上的偉大時刻,因為中國人的作品第一次在日本這個動漫之國受到了最至高的“加冕禮”。“第一屆國際漫畫獎”是日本官方設立,用于表彰外國漫畫家的優秀作品。報名參加本屆評選的有來自亞洲、歐美等26個國家和地區的146部作品。香港漫畫作者李志清創作的《孫子攻略》以深入淺出的筆調描繪了中國春秋時期著名武將孫子的一生,受到評委的好評,勇奪最高榮譽。
《孫子》日本暢銷數十萬冊
李志清的《孫子攻略》改編自中國兵法家孫武的同名作品,把《孫子》背后的傳奇故事一一搬上畫紙,分別以作戰、謀反、軍形、兵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離間等兵法名稱命名。《孫子攻略》共分10冊,從1995年發行第一冊第一篇至2006年最后一冊的完結篇,這套用中國傳統水墨技法精心繪制的漫畫曾在日本廣為發行,至今暢銷了數十萬冊,這為李志清贏得大獎埋下伏筆。
金庸大夸李氏水墨漫畫
李志清1963年出生于香港,從事漫畫行業17年,他創作的《三國志》1993年在日本發行,是第一位在日本發表漫畫作品的香港漫畫家,目前堪稱香港漫畫界中歷史與武俠類型作品的首席大家。他的水彩作品曾入選1992年香港當代藝術雙年展,為香港藝術館收藏。李志清把中國畫的意境帶到漫畫中。他所畫的漫畫全是水墨工筆,最具代表的作品是漫畫《射雕英雄傳》,該作著重表達人物關系與故事的深層意境,加入很多中國畫元素,將這個家喻戶曉的武俠巨著重新演繹,所有的人物人工上色,利用色彩的濃淡、明暗,表達畫面所需的情感及氣氛。金庸本人都被李志清出色的畫工所感動,認為他把傳統的中國水墨和現代的漫畫技法結合得天衣無縫,而且是最能真實表達自己創作本意的一位漫畫家。后來金庸更把其小說日本版的插圖全部交給李志清創作。
中國風格走紅國際動謾界
其實在李志清之前,去年中國內地新銳漫畫家郭競雄的作品《天龍八部〉就獲得了“第33屆安格雷姆國際連環畫藝術節”特別獎,這也是中國漫畫家首次在歐洲漫畫展上獲獎,《天龍八部》的得獎理由和李志清《孫子攻略》幾乎同出一轍,評委們都為濃郁中國風格所傾倒。
1960年,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在中國誕生。作為世界動畫的一大創舉,它將傳統的中國水墨畫引入到動畫制作中,那種虛虛實實的意境和輕靈優雅的畫面體現了中國畫“似與不似之間”的美學,意境深遠,使動畫片的藝術格調有了重大的突破,也讓世界其它各國動漫家吸取到了創作靈感。法國《世界報》當年評論這部《小蝌蚪找媽媽》時贊揚說:“中國水墨畫的景色柔和,筆調細致,以及表示憂慮、猶豫和快樂的動作,使這部影片產生了魅力和詩意。”而目前,中國本土動漫勢力為了在日本和美國兩大動漫強國的夾縫中突圍,也逐漸找準了自己的坐標和價值。記者前不久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了解到,近期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將有兩部動漫新片開拍,一部講述流浪狗愛羅愛上豐富多彩的中國飲食文化的《甜與酸》,另一部是頌揚中華民族堅忍不拔性格的《愚公移山》,兩部都是水墨畫風,而且都有境外公司參與投資和發行。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