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雪輕拂竹影動
飛雪輕拂竹影動
飛雪輕拂竹影動
一個人在自己的日常狀態下,可以做自幼就喜歡的事,實在是一種幸運。倘若,這樣的事不僅讓自己做得喜歡,而且還讓見到它的人都喜歡,可謂是人生至樂了。始終沉浸在藝術狀態中的朱一諾,大概就可以算是這樣的幸運之人吧。
出生于上世紀70年代的朱一諾,是個頗有藝術天分的女孩。從小就喜歡照著兒童畫本涂鴉,6歲開始慢慢進入色彩的世界,終于將喜歡養成了一種自覺的藝術追求。她先后師從浙滬兩地國畫名家張勤、杭英、陳家泠等先生,學習山水、花卉。20多年過去,山水之間的小女孩長成了都市麗人,而其心中所思,筆底逸興,終于成就了有自己個性的雪竹紛披,冷韻清氣。
梅蘭竹菊“四君子”,素來受中國畫家們的青睞,而竹尤甚,自宋元以降,更是文人畫中之重頭作品。北宋《宣和畫譜》有云,畫竹乃“詞人墨卿,高世之士所眷意焉”;元代李不僅善畫竹,更著有《竹譜》,對歷代畫竹技法理論進行一番總結。至明清,竹已是畫家筆下常見之物了,“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即以畫竹而名動天下。然專攻雪中之竹,則并不多見,年輕的上海畫家朱一諾所繪“飛雪蒼茫,枝干勁挺,寒月影動”雪竹系列,在當代畫壇別開生面之奇,海上名家陳佩秋先生對她的雪竹頗為贊許。著名國畫家毛國倫先生評點其作品:“觀一諾雪竹,竹葉勁挺,穿插得當;竹葉的聚散,疏密有致;用筆干脆爽快,無纖細柔弱之感,自有一種生氣。”資深媒體人壽光武先生也對其雪竹所表現出的人文意境,頗為注意;藝術評論家陳鵬舉先生更贊道“一諾把畫喜歡到骨子里去了”。
其實畫竹并不難。所謂“書畫同源”,趙孟曾有詩云:“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通。”只要會書法的,大概都會畫幾筆墨竹。但若要畫得獨到,畫出品格,畫出性情風骨和韻味,就不是輕而易舉的了。而朱一諾的雪竹,之所以能被畫壇名家認可且看好,就是在師法前人筆墨的基礎上,無論在筆墨氣韻,還是構圖設色等方面,她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有自己的發現和文化品位。在她的筆下,雪竹已不僅僅是一種繪畫形式語言的表達,更是一種心靈審美的自由飛揚,是一種生命文化的狀態。《清節凌云》枝干蒼拔,箬葉含玉,雪景蒼茫,構圖飽滿,元氣淋漓,傳遞出勁竹獨傲風雪的氣韻和現代人對傳統文化符號的審美感受;而龍華寺方丈照誠法師為其所題《枝頭清影》圖,更是一派晶瑩,冷月當空,斜竹輕搖,寂清之間便有了一種禪心的觀照。前人畫雪景大都敷白粉以凸顯雪意,而朱一諾則別出心裁,《月籠翠葉》的設色大膽奇妙,以淡藍取勝,更見雪夜之幽深清奇,而其所用顏料更奇,竟是她以獨門植物汁液所調制,可謂一絕。
朱一諾是幸運的,而這樣的幸運,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勤奮的基礎上的。據說,她常常為畫好一幅喜歡的作品,竟可以畫到東方既白而不覺。對于“游于藝者”,古人《禁經》有云:“有攻無性,神采不生;有性無攻,神采不變。”飛雪輕拂竹影動,我想,作為畫家的朱一諾已經體悟到這樣的感受了吧。
■畫家簡介
朱一諾原名朱金莉,1973年生于浙江寧波,自幼酷愛書畫,先后師從張勤、杭英、陳家冷等名家學習中國水墨畫,所創作的雪竹別具一格,得到陳佩秋先生、馮遠先生等名家好評。現為中國國畫協會會員,中國文藝協會理事,徐匯區書畫協會理事,《世界文藝》雜志社記者。
其作品《清節凌云》參加在中華世紀壇舉辦的全國畫展;《瑞雪銀竹》參加上海市畫展;《國色天香》參加上海市百名畫家畫牡丹并入選畫集;《臨池待鳳翔》入選“紀念長征勝利七十周年”書畫展,在中國軍事博物館展出,獲全國銀獎,被邀請參加釣魚臺國賓館頒獎典禮暨新長征精神國慶座談會。
■名家點評
觀一諾雪竹,竹枝勁挺,穿插得當。竹葉的聚散、疏密有致,用筆干脆、爽快,無纖細柔弱之感,自有一種生氣。那雪后的夜晚、空曠、寧靜、皓月映襯,營造出一種冷雋高潔的氣氛,別有一番情趣。龍華寺方丈照誠法師在她的畫上加題“枝頭清影”,突出了一個清字,讓人看后心地純凈,靈魂升華——毛國倫(著名畫家)
她的畫自然不俗,大模大樣。原本寫意畫常有的率性,她也總是表達得很厚道。
繪畫需要從容,一諾有了。——陳鵬舉(藝術評論家)
朱一諾執著于畫竹,且竹中一種——雪竹,這就要有一種堅守,而性格中也要有竹一樣的堅忍不拔的精神。這雪竹似乎和她已經融在一起,成為她的一種生命方式。
——朱蕊(作家)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