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退休教師傾情雕刻大千世界
七旬退休教師傾情雕刻大千世界
七旬退休教師傾情雕刻大千世界
端莊肅穆、忠義千秋的三國人物關羽,火眼金睛、降妖伏魔的孫悟空……一個個木雕栩栩如生,這些作品皆出自七旬退休老教師李玉鐵之手。
今年73歲的李玉鐵是大城縣東位敢村人,出身書香世家,從小喜歡賦詩、繪畫。1958年初,結束了8年軍旅生活的李玉鐵,轉業回家鄉當了一名小學教師,一干便是30多年。直到1989年,年滿60歲的李玉鐵退休回家與兒孫們過起了農耕生活。除了贍養老母和幫助晚輩們種好責任田外,已是滿頭華發的他又喜歡上了雕刻,以充實退休后的精神生活。
萬事開頭難,沒有雕刻工具,李玉鐵就自己動手做,機床上的廢車刀打磨成刻刀;從鄰居木匠師傅家中借來鋸和斧子當工具。
初試身手,雕出的作品有點像“丑小鴨”,外表雖粗糙,不過倒也有幾分傳神,擺放在案頭欣賞,自得其樂。他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和熟能生巧的樸素道理,以螞蟻啃骨頭般的毅力雕琢著每一塊“朽木”。久而久之,雙手磨起了血泡,磨出了老繭,右手食指骨關節彎曲變了形,但他仍然樂此不疲。為尋找一塊比較理想的材料,他常常踏遍村中的角角落落;為構思一幅比較美妙的圖案,他常常輾轉反側,夜不能寐。稍有空閑,蝸居斗室,便執刀精雕細刻,把全部身心投入創作。為創作出一件作品,有時會花上幾個月的時間。
如今,李玉鐵的技藝日臻成熟,有了自己獨特的創作手法。他雕刻所用的材料,大多就地取材,采用的是本地土生土長被人遺棄的老棗樹和梨樹,偶爾也用竹木雕一些筆筒和生活器皿。他還將根雕藝術和木雕藝術完美地結合起來,因材料構思造型,作品渾然天成。一塊燒焦的棗樹根,雕塑成高山、古松,山頂上手握酒葫蘆的濟公俯身下探,山腳古松底下,一頭大象巋然不動,一條蟒蛇躍躍欲試,正要上演一出“人心不足蛇吞象”的鬧劇,諷刺中給人警示,便取名為《貪婪》。又如題為《嬉戲·怒吼》的作品,也是用一塊棗樹根,因勢造形,雕成了一個善于負重的赑屃,引頸張口向前緩緩爬行,欲吼無聲,背上三條臥龍相互盤繞,或睡,或躍,或戲耍……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