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鎖的變遷
石鎖的變遷
石鎖的變遷
時間:2007-07-03 08:46:00 來源:新民晚報
收藏
>石鎖的變遷
 |
我自幼小記事起,就知道我家有個強身健體的石鎖。那時,我兩個叔叔和在我家店里幫忙的大哥,就是仰仗這個矮小敦實的家伙鍛煉身體。他們在門前空地上,輪流將石鎖拋向空中,石鎖在空中翻騰一周或兩周甚至三周,再穩(wěn)穩(wěn)接住。每當他們開練時,總有不少男女老少圍觀他們運動兼表演,圍觀者越多,他們越興奮來勁。我想:等我長大了,也要像我叔叔和大哥那樣來摜石鎖。
然而,歷史在不斷前進,事物在不斷發(fā)展,生活在不斷變化。凡事凡物往往此一時,卻又搖身大變彼一時,令人始料不及。等我長大了,社會上卻流行摔跤、練啞鈴、舉杠鈴、拉彈簧。我家沒有啞鈴、杠鈴、彈簧,只有一副石鎖的兄弟——石擔,勉勉強強跟上時尚潮流,冒充杠鈴?fù)εe、抓舉、臥舉,而被歷史淘汰的石鎖,只能靜靜地躺在門后睡覺。
待我步入壯年,由于停止運動,身體漸漸“發(fā)福”。于是,我想到運動減肥并立馬付諸行動。除了早跑夜走外,我還因陋就簡抓現(xiàn)成,請出在我家門后默默長眠了近半個世紀的石鎖,用它做單手上舉,還在我叔叔、大哥當年練石鎖的空地上,做一番石鎖拋接運動。由于缺乏從小操練的“童子功”,俺這個“半老頭”開始摜石鎖時,翻轉(zhuǎn)一周都接不住,漸漸用力長力、熟能生巧,拋轉(zhuǎn)一周都能接住,但是摜翻兩周、三周就不行了,要像我叔叔和大哥當初那樣玩“后拋前接”等花色動作,這輩子肯定不行,要等來世從小修煉。
隨著浦東開發(fā)開放不斷深入,原先住在“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前面的寒舍區(qū)域,被規(guī)劃為陸家嘴金融城中央綠地,動遷搬家時,這個笨重的石鎖,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我猶豫再三,最后決定將它帶走。可是新居住在四樓,每天將它提到樓下空地上鍛煉,完了再拎上四樓家中,實在太不方便。況且,小區(qū)健身苑中有單杠、云梯、腹肌架等健身器械,我單杠引體向上、云梯雙手前行、腹肌架雙腿上翻以及因地制宜地練練俯臥撐,同樣能減肥瘦身、增力長肌、健體美形。于是,石鎖在我家陽臺上再次進入“冬眠”期。
搬入新居后,由于晾曬方便,夫人每年都要買二三十斤豬肉腌咸肉,以便開春竹筍上市時燒腌篤鮮。開頭兩年咸肉總是有點腌不透。她想:主要“癥結(jié)”是腌咸肉時未壓緊。后來每次腌咸肉時,她都叫我用石鎖將其壓緊。這樣咸肉完全腌透,不僅吃起來比以前更香,而且開春吃不完,放在冰箱里時間久些也不會發(fā)黃變質(zhì)。后來,她在報刊上一再看到“腌制食品不可多食”的文章,就不再腌咸肉。我家的石鎖又開始“英雄無用武之地”。不過,它終究未完全“下崗”,豎在陽臺中央大窗邊,倘若曬厚衣服想多照點太陽,就將它當“墊腳石”,站在上面手伸得更長、衣架掛得更遠,衣褲就可多享受一段日照。
隨著時代變遷,中國民間健身日趨多元化,古老的石鎖已漸漸淡出人們視野,甚或像俺家那樣:不是“角落沉睡”,就是“功能轉(zhuǎn)換”,令當初費心耗力鑿制石鎖的師傅,怎么也預(yù)料不到啊!
凡注明 “卓克藝術(shù)網(wǎng)”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nèi)容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需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shù)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shù)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luò)知識產(chǎn)權(quán)。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