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古鎮民間藏書56萬冊
朱家角古鎮民間藏書56萬冊
朱家角古鎮民間藏書56萬冊
一顆牙,一摞書,看似渾身不搭界的兩件事,卻是上海朱家角鎮82歲老人周陀星面對的一道選擇題,老人幾乎沒有猶豫就做出了選擇——老人遠在香港的學生寄來了800元錢給只剩下一顆牙的周老先生補牙,老先生“舍牙要書”,用這800元錢買了一大摞書,家庭藏書也隨之增至萬冊。
在上海古鎮朱家角,像周老先生一樣嗜書如命的村民有許許多多,全鎮11000戶家庭,藏書戶達到了8600余家,80%以上家庭藏書,全鎮民間藏書總數達到56萬冊,戶均50余冊,人均16冊,藏書千冊以上的家庭有51戶。朱家角鎮為民間藏書豐富而自豪,正在積極申報“國家級民間藏書之鄉”,目前已通過市級評選,這也是全國第一個申報“民間藏書之鄉”的文化古鎮。
藏書習俗久遠
三國時就形成村落的朱家角鎮,有著千年文化積淀,孕育了眾多文人雅士,僅明清兩代,就出了18位進士,40多位舉人,讀書、愛書、藏書,也就成了墨香濃郁的朱家角古鎮文化傳統。
藏書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成了古鎮朱家角的珍貴人文資源,“藏書與古鎮文化旅游一樣,是古鎮人引以為傲的文化底蘊”。
藏書漸入佳境
富裕起來的古鎮人民,如今更愛藏書了。據上個世紀90年代統計,當時全鎮民間藏書就超過10萬冊,是鎮圖書館藏書的10倍,并超過了上海青浦21個鄉鎮圖書館藏書的總和。
而據去年的統計,全鎮家庭藏書已達56萬冊。鎮上兩位藏書大戶周陀星老先生家和趙建珍家,家庭藏書都近萬冊,是鎮上的“藏書大戶”。
藏書的傳統在朱家鎮代代相傳,朱家角鎮的小朋友們也愛上了藏書,僅朱家角小學320名學生,就收藏圖書11341冊,人均藏書35本,其中12名小朋友,每人藏書逾200冊,藏書最多的有702冊。
為藏書而忘我
為了藏書,古鎮愛書人進入了忘我境界。周陀星老先生原來每天要抽半包煙,為省下煙錢藏書毅然戒了煙。鎮志副主編蔣先生,一家三代都愛書,有一年春節前,兒子媳婦帶著近萬元現金到市區為全家添置過年新衣,愛書的小兩口不進時裝店先逛古籍書店,看到書店里有難得一見的160卷《金石萃編》,立刻愛不釋手,這可是朱家角鎮名人、清代刑部右侍郎王昶傾一生心血,收藏歷代碑刻拓本1500多種而編就的。小兩口興沖沖地花了9000多元購下了這套巨作,送給父親作為過年大禮。
鎮上老中醫袁行健藏有古籍30多冊,大多是中醫典籍,其中有明代的《音韻正訛卷》、清雍正時的《珠批御旨》、祖傳中醫書籍等,袁老先生從藏書中找資料,運用祖傳秘方成功治療了一例格林巴利綜合癥,并獲痊愈。75歲的楊鳳生家中的2000冊藏書中有一半是他自己的作品,他著有詩詞工具書《散曲小令格律》、主編《中華詩人大詞典》、《千家酬唱集》等。
打造藏書一條街
如何讓民間藏書成為古鎮旅游的新文化亮點?在申報國家級民間藏書之鄉稱號的同時,朱家角鎮又設想打造古鎮藏書一條街,在民間藏書較集中的東湖街,由投資開發公司對部分房屋進行收購,讓近20戶特色藏書家庭進入東湖街,逐步將東湖街打造成民間藏書文化一條街。那時,海內外游人可以步入藏書之家,與主人一起讀書、品書、聊書,或者請主人篆刻印章,或當場潑墨寫詩作畫,將古鎮人的文化氣息作為特別的文化旅游紀念品帶回家。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