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只眼看時下的“當代藝術熱”
另一只眼看時下的“當代藝術熱”
另一只眼看時下的“當代藝術熱”
近日,倫敦蘇富比當代藝術夜場拍賣,中國當代藝術再傳“捷報”,張曉剛、岳敏君、劉野、方力均等人的作品都以高價拍出,岳敏君1997年創作的油畫《教皇》更以214.8萬英鎊成交,合人民幣已逾3000萬元。當代藝術熱,還表現為近來上海當代藝術聯展頻頻。日前就有一個上海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主辦的當代藝術邀請展十分引人注目,不僅是因為其展出了24位當代藝術家的紙上作品,還因為其由知名藝術評論家石建邦擔任學術主持人。
石建邦,早在內地藝術品市場興起第一波熱潮的上世紀90年代就在佳士得上海辦事處任職。他畢業于復旦歷史系的文博專業,對中國美術史素有研究,投身藝術市場后又出版了中國書畫與油畫鑒賞以及論述吳冠中的專著《彩面朝天》等。近年來擔任藝術投資顧問,出沒于京滬港的拍賣場上。他為展覽寫的前言《斷斷續續說當代》堪稱其個人的當代藝術宣言,其中縱論中國當代藝術與中國的美術傳統、與東西方文化的關系、與中國的現代化以及當前世界的全球化的關系。其中最值得注意的觀點有兩個:一是他借用了中國美術史上著名的《歷代名畫記》的作者張彥遠的論斷,提出“藝無古今,跡有優劣”;二是他談到了全球化時代的一個重要課題———文化競爭,指出在我們這樣有著悠久文化傳統、面臨社會文化轉型的國家,現代化的過程意味著跨文化的文化產品的建構過程,當代藝術承擔著歷史的使命。他向記者表示,正是因此他參與了這次展覽的策劃活動,希望能有助于青年藝術家的進步成長。
石建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自稱看了十幾年的藝術品拍賣,但仍以到拍賣現場實地觀察為樂。他說,拍賣場上有許多事情,只有你親臨現場才能理解。他指出,近年來許多作品在拍賣場上連創天價,從前兩年的寫實派,到去年當代藝術熱,今年春拍當代藝術繼續狂飆突進,徐悲鴻的作品創出天價,前衛的當代藝術家出現“千萬元軍團”。對此他認為,一方面,我們有許多當代藝術作品確實有珍貴的藝術價值,較之國際大師的作品的昂貴價格還有價格空間;但另一方面要換一種角度來觀察這些拍賣,對于忙于市場炒作的資金而言,把藝術家的作品炒上去直到無人問津,是拍賣場上常見的周期性現象。他說,這對藝術家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價格炒高了,令粉絲們知難而退,最終這些藝術家會無人問津。因此他指出,在當代藝術中有的收藏家從來不參與拍賣市場。
他指出,目前藝術活動時尚化,尤其是當代藝術有商業化、娛樂化傾向,一方面藝術家及其作品可以短時期內即成為輿論的焦點和流行的話題,其影響力無與倫比;但另一方面,也加快了藝術現象、藝術作品乃至藝術家的新陳代謝,使他們的生命周期大大縮短,有的雖然氣勢洶洶,但終究曇花一現,很快成了明日黃花。因此他告誡熱心當代藝術的投資者,不要唯“新”為尚,趕時髦、跟潮流,一定要堅持藝術價值、藝術標準,才不會被惡意炒作套牢。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