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少波主編的《膠東青年》
馬少波主編的《膠東青年》
馬少波主編的《膠東青年》
馬少波,1918年生于山東掖縣(今萊州市),抗戰與解放戰爭時期曾任膠東文化救國協會會長,其根據《甲申三百年祭》為藍本創作的京劇《闖王進京》,在全國各解放區演出引起深遠影響。馬少波先生在任文協會長兼編輯部長期間曾主編過《膠東大眾》、《膠東青年》、《膠東文藝》幾種在邊區影響較大的期刊。筆者有幸藏有他主編過的這三份雜志。馬老并為筆者贈言留念。
筆者尤為喜愛1944年4月出版的第九期《膠東青年》(如圖),這冊雜志32開,屬“毛邊本”。其創刊于1942年,最早為膠東青聯會刊,是一份面向青年兒童的雜志,這也是在解放區創刊較早的青年讀物之一。1943年改由膠東文協編輯出版,馬少波先生任主編。筆者之所以喜歡這冊《膠東青年》,其一,這份雜志是抗戰時期的出版物,歷經70多年歲月洗滌,依舊還完好無損地保存至今,不能不說是奇跡。其二就是這冊《膠東青年》漂亮、雅致的裝幀設計。
這冊膠東戰時郵局發行的《膠東青年》雜志封面,展現給我們的是一幅套色木刻版畫,題名“上學去”,系后任《膠東畫報》社長的版畫家李善一所刻。畫面是一個挑著籮筐,迎著冉冉升起的太陽,去上學的邊區少年。這幀版畫,以寫實的手法,極為生動地展現了膠東革命根據地的少年兒童,邊學習、邊勞動的良好風尚。
打開這期雜志,在目錄中我們可以看到在膠東解放區曾與馬老并肩戰斗過的一些現在耳熟能詳的著名作家的文章。例如:建國后曾主編《漢語大詞典》的著名語言文字學家羅竹風先生撰寫的悼念因積勞成疾而去世的膠東行政公署主任王文同志的文章;有曾以小說《老水牛爺爺》、《黎明河邊》而影響幾代人的著名作家峻青撰寫的小說《張修的轉變》;還有曾以一曲《解放區的天》而聞名全國的著名詞曲作家陳志昂先生撰寫的詩歌《小白羊啊,小白羊》等等。
在條件艱苦、缺少文化的邊區根據地,為盡快培養青少年掌握運用所學知識,壯大文藝隊伍,在編輯《膠東青年》雜志的過程中,馬少波先生以及編輯部同人,不失時機地在每一期雜志中,穿插刊載一些在校學生的文章,并在后面加以點評鼓勵。例如,在這一期里載有榮成中學學生陳長興的詩歌《草鞋》;東海中學閆芳馨的《我學會了紡花》;文登四區一中學生喬連境的《正月十五》等等,雖然這些文章尚顯稚嫩,但在某種程度上卻反映出《膠東青年》的文藝工作者苦心育人的辦刊思想。
據馬老回憶,這份《膠東青年》雖然面對惡劣的工作環境,卻依然堅持不懈地出版了十幾期。1945年春,為避免、克服“藝術至上”的錯誤觀念,落實“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精神,文協及編輯部除去主要成員,大多文藝工作者紛紛隨考察團、文宣隊深入到基層農村及抗戰前線體驗生活,《膠東青年》也因編輯力量不足于當年終刊。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