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別地圖
國別地圖
國別地圖
漆器和瓷器一樣,早在百年前就已成為東方文化的象征。從文化根基上說,東方漆器首推中、日;從當下市場來看,東方漆器也首推中、日;而從當代的工藝和設計理念講,日、韓兩國走在最前端。中國的漆器市場一度遭遇低谷,直到最近才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而稍有起色。與日、韓相比,國內的漆藝既缺乏傳統所要求的細膩,又缺乏時代所強調的市場。這使得眾多漆文化愛好者痛心不已,紛紛呼吁讓中國漆器獲得更多關注,尋回昔日的榮光。
中國式紅與黑
說到漆器,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紅與黑的搭配。然而你若真的見人就問為什么中國漆器會以紅黑為主,卻能得出各種不同的回答,而且很少能帶有十足的肯定口吻。
說法一:材料使然。這是最容易想到也最為直接的解釋,紅與黑的原料最易獲得,因此成了漆器的主色。據《韓非子·十過》說:“堯禪天下,虞舜受之,作為食器,斬山木而財之,削鋸修之跡,流漆墨其上,輸之于宮以為食器。諸侯以為益侈,國之不服者十三。”等到“舜禪天下而傳之于禹,禹作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畫其內,縵帛為茵,蔣席頗緣,觴酌有采,而樽俎有飾。此彌侈矣,而國之不服者三十三”。這就是上古的漆器:黑紅二色的奢侈品。其中黑色就來自漆器使用的天然大漆,所謂“漆黑”是也;紅則多為添加朱砂而成,純正、鮮艷。
說法二:文化使然。黑色沉穩,紅色紅火,正符合中國人的文化審美需求;另有一說是紅黑搭配與古楚地的圖騰崇拜有關。我們幾乎可以肯定,文化因素在漆器紅與黑的選擇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究竟是怎樣一種淵源,目前還沒有人能說清。或許說清這個問題的關鍵不在黑紅,而在紅。盡管綜觀中國古代漆器,沉寂冷靜的黑色占據主流一席,但跳躍的紅色無疑更突顯了中國文化的基調。
說法三:審美使然。說白了,無非“好看”二字。不要小看這個過于通俗的解答,人類文明史上,許多看似復雜的疑團,到最后都歸結到了最簡單的解釋上。在現今的色彩學中,紅與黑依然是經典搭配色之一。或許遠古的先民僅僅是覺得這樣很美,于是便代代傳了下來?
說法四:誰說中國漆器紅黑為主?也有專家表示說中國漆器從來都是多彩的,戰國秦漢的漆器呈現出各種顏色,倒是元、明、清的雕漆更突出紅黑二色。細想來,此說確有道理,馬王堆漢墓棺槨上令人目眩的多彩線條,與外黑內紅的雙耳杯造型同樣令人難忘。然而從諸如《說文解字》等文獻中,又隱約可以感覺到“赤、黑”之于漆器還是有一種獨特的地位。
東瀛漆話
不同于中國漆器在唐以后由于瓷器的興起而過早退出百姓生活,成為宮廷貴族的玩賞之物,日本漆器自江戶時代起始終于貴族和平民處并行。也不同于中國漆藝在近現代逐漸退出歷史、落于“搶救”的境地,日本漆藝由于和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一路備受矚目地傳承下來,并在中國描金漆工藝基礎上,發展出了具備本國特色的“蒔繪”(Maki-e),受到歐美藏家的追捧。
最好的證明是餐具:去日本旅行,一定要去地道的日本小餐館,在那里能享受到最地道的日式服務,其中之一便是用各種漆制的提盒、杯盤來盛飯菜。每種器皿的用途分工細致明確,不僅有專門用來喝湯、盛蔬菜、裝飯、放生魚片的用具,在各種節日中還要使用不同的器具以配合不同的習俗和食物,如端午節就要用一套專門吃粽子的餐具。據介紹,日本平均每個家庭使用的漆器托盤就不少于10個,再加上各種漆碗、漆杯、漆盤等,各家各戶使用的漆器數量相當可觀。
日本民族熱愛漆器,并不一定要昂貴和髹飾精美,但它們負載著日本的歷史和傳統,所以塑料仿制漆器也就應運而生。現代日本人還在不斷拓展漆器的運用領域,在家庭裝飾上嘗試將漆器技藝用于陶瓷、現代家具,甚至門把手、電源開關上;IBM電腦ThinkPad系列純黑色外觀的靈感也是來源于日本一種傳統的了;還有通體黑色的漆器飯盒Shokado bento。在日本,漆器無時無處不散發著它特有的魅力。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