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特新郵發行的幾個追問
紀特新郵發行的幾個追問
紀特新郵發行的幾個追問
我國發行的紀特新郵多年來一直延續著“打折的打折、暴漲暴跌的暴漲暴跌”雙重格局。近幾年打折品雖有減少,折扣率有所降低,但“雙重格局“沒有根本改變,新郵發行中幾個老問題還在延續,我們不禁要問,這些存在多年的老問題,何時得以解決?
公布圖稿太少 相關部門曾于2001年下半年承諾,今后每年都要提前在新郵預定前夕公布新郵圖稿。有輿論認為,這是向集郵消費者“知情權”靠攏邁進了一大步。但6年過去了,提前公布倒是在堅持,可惜的是大有一年不如一年的感覺。以2006年為例:發行31套,公布僅12套,41圖。
計劃變更太濫 以前的不提,2006年11月7日《中國集郵報》公布了2007年紀特郵票發行計劃為27套76枚,總面值101.80元,總售價為130.60元。到了2007年5月11日,公布調整計劃,調整后為發行31套88枚,總面值和總售價改為116.50元和148.90元,還增加“內蒙60年”小全張1枚。此外,發行日期提前的5套,推遲的3套,部分項目內容修改的3套。
尤為稀奇的是5月11日剛公布2007年發行計劃調整后為31套,僅隔4天,5月15日立馬公布增發“全國集郵聯‘六大’”小型張,將31套改寫為32套。至此計劃變更還沒有完結,調整計劃中的“待定內容”為進一步變化埋下了伏筆。2007年日期僅半,發行計劃變故之多,可數得上為歷史之最。
公開零售太稀 2005年10月17日,“鄭州會議”出臺了由“預定為主,零售為輔”改革為“預定和零售并舉”的新政策,于2006年施行。可惜新政策沒有落實。
2006年春節前后,北京、上海等地幾個大郵市里“炒”聲陣陣,“丙戌狗”大版張、小版張,及其他一些品種價位猛漲,有時甚至用得上“猛竄”這種形容詞。重要原因就是“丙戌狗”票只在少數幾個大郵局零售了“一會兒”。
2007年春節前后,上述情形再次重演,“丁亥豬”生肖票及2006年12月份幾套新郵,郵政窗口更不零售,致使貨源奇缺,面值1.2元的“烏蘭夫”票曾炒高到18元上方,其面值24元的全張票狂漲至300元以上。“丁亥豬”于1月5日發行,由于郵政窗口不零售,生肖票愛好者苦不堪言。這種“供不應求”極大地促進了郵市里的“炒”風,“丁亥豬”大版張、小版張猛竄至70余元和近40元。以最近為例,今年為慶“六一”兒童節發行的“孔融讓梨”郵票,郵局不零售,孩子們買不到,社會反映不小。
“量少”郵品太煩 關于“量少”郵品,說說最近一二年的。為什么中、小城市集郵者在郵政窗口訂不到和買不到的絹質小版、雕刻極限片和“不干膠”等品種,卻在北京、上海等幾個大城市的郵市里“熱炒”?發行“量少”郵品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么?大郵市里的大量絹質版和“不干膠”品種貨源來自何方?第22屆萬國郵聯大會于1999年在北京舉行。該大會通過的“北京宣言”重申了各成員國不得發行“量少”郵品的規定。中國郵政為什么一直置若罔聞?
銷毀工作太慢 在集郵事業不斷滑坡、集郵市場不景氣的巨大壓力下,相關部門搞過幾次庫存集郵品的銷毀工作。1996年銷毀一次,涉及金額1.6億元;2001年一次,銷毀了什么,銷毀了多少,沒有公布;2003年一次,涉及11.9億元,公布了不少內容,可惜沒有一套可預訂的紀特郵票;2004年一次,涉及30億元,銷毀90%以上的1992年至2001年的庫存郵票,但沒有詳單。
尤其是銷毀過程,從社會期盼到準備銷毀消息公布,再從消息公布到銷毀實施,還從銷毀實施到結果公布,都有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
于2006年起施行紀特郵票發行新政策:新郵發行期為半年,過后未售出的郵票實行銷毀并公布發行量??上У氖羌]者或投資者要得到發行量公布的消息需苦等1年左右,因為逾期未售出的郵票回收銷毀之路竟也長達半年!如2006年4月至6月發行的“青城山”至“早期領導人”8套紀特郵票發行量才于2007年4月18日《中國集郵報》公布。
筆者以上提出的幾個問題帶有普遍性,也是廣大集郵愛好者關心的問題。望有關部門加以重視。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