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 垃圾堆里的商機?
“當代藝術” 垃圾堆里的商機?
“當代藝術” 垃圾堆里的商機?
時間:2007-06-29 10:10:00 來源:
資訊
>“當代藝術” 垃圾堆里的商機?
作者:郭慶祥
上海好友寄來了《美國藝術三百年--適應與革新》一書,同名的展覽相繼在北京和上海展出,聽說頗具規模,反響熱烈,我也認真閱讀了此書。
美國是缺乏歷史傳統和文化沉淀的國家,從英國人在北美洲建立第一個殖民地至今也僅400年,我們縱覽他們300年的藝術史,卻發現,他們短暫而變化豐富的藝術發展,時刻聯系著并體現著他們的社會變革--一個國家由弱到強的崛起,歷史的發展與藝術的變革相互滲透進行著。如果說19世紀前美國的藝術只是歐洲的學徒,那么經過適應到擺脫束縛、再到革新、再找到自身的發展軌跡后,從19世紀后開始,美國的藝術逐步引領著世界。
那么,究竟是什么能使后來的美國藝術大放異彩?我認為:正是因為美國人具有的適應與革新的創新精神,不斷給美國藝術注入了活力,讓藝術飽含了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從作品中,我們看到了自由、開放、多元的藝術創造力,以及開拓、堅毅、冒險和自豪的國家文化個性。在這里,我又看到了美國的精神!
那么嫁接了西方及美國現當代表現形式的中國當代藝術的圖像又是什么呢?浮現在人們腦海里的某些當代油畫卻是傻、呆、癡的圖象符號,有時更有血腥和恐怖、暴力和野蠻,匯集成無數個使人惡心的丑態畫面。人們不禁疑問:它們能體現著當代我們社會的變革嗎?或者也體現著中國的精神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認為:這種思想不健康的文藝垃圾,根本體現不了我們時代的精神和思想的進步。我相信,我們大多數心智健全的人都能看清楚這一點。
有人說丑也是美。是的!藝術不僅僅只表現美,唯美也不能稱之為藝術的全部。中國文人筆下的殘荷敗柳、白眼魚等,在自然界它們是丑的,但通過藝術表現,它可以透出意喻深遠的境界,而產生藝術化的美。西方現代藝術更是以審丑為主潮,沖擊了傳統美學,但并沒有完全否定美學。審丑具有直面現實、促人警醒、逆向思維、拓展疆域、震撼心靈、恢復本性等美學價值。審丑是一種透射著美學關懷的審美策略。
在羅丹的雕塑作品中,干癟如柴的老妓女是丑陋的,悲劇形象的靈魂和肉體,赤裸地呈現在觀眾面前。雖然使人不忍目睹,卻沒有使人產生歧視之意,反而博得深深的同情之心,并為其社會所造成的苦難感嘆不已!作品因震憾人心的真實而感人,讓人感受到作者對于人性、人類命運以及人的悲劇性的理解與思考。從而產生藝術大美!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