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畫邊說
邊畫邊說
邊畫邊說
□董吉祥
夢的背景
無論你走多遠,無論你離開多少時日,故鄉(xiāng)都時時在你心里。雨中的小街,垂柳的河堤……故鄉(xiāng)的一切便是你夢的背景。
我生于安徽懷遠臨近渦河東岸的一個名叫燕集的小鎮(zhèn)。鎮(zhèn)子小而親切,彼此都是熟人,親密地打著招呼……晨霧中,伴著隱約犬吠,傳來店鋪拆卸門板的聲音,油條和煎包的香味便溢滿了整個小鎮(zhèn)。在碼頭停泊了一夜的各式船只也漸漸醒來,船家細心地打點著物件,放下跳板準備起錨遠航。微風輕拂垂柳,送來浣女們的切切私語,魚貫而入的鵝群攪動了平靜的河面,陣陣漣漪一直蔓延到河的盡頭……
鎮(zhèn)上建有小學和中學,一部手柄式留聲機和腳踏式風琴,在當時可算是個稀罕物件,給了很多孩子藝術上的啟蒙。學校是充滿了溫馨的,入學第一天,一位名叫石春早的老師嫌我名字不夠“響亮”,略加思索后說改叫“吉祥”吧,于是帶著老師的祝福,開始了我的人生之旅。還有一位名叫董懷讓的語文老師,文學功底極深,又寫得一手好字,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很“帥”的“板書”,喚起我對文學與書法的興趣。
小鎮(zhèn)與河床僅一壩之隔,壩底有個碼頭,盡管簡陋,卻是一個與外界溝通的港灣。當時渦河是通航的,客輪和貨船從淮河逆水而上,可以直達渦河的上游。伴著來來往往輪船鳴響的汽笛聲,喚起了許多年輕人對小鎮(zhèn)以外世界的向往,我就是在十三四歲時乘著客輪出外求學和闖蕩外邊世界的,一晃就是三十多年……
最近老家來人說小鎮(zhèn)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但小鎮(zhèn)在我心里仍然是以往的模樣,我的夢依舊是以往日的小鎮(zhèn)為背景而展開的。對于漂泊在外的游子來說,故鄉(xiāng)永遠是一個最重要的話題,做人做事肯定烙著故鄉(xiāng)給你留下的諸多印痕。
繪事情愫
我對繪畫的熱愛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至今也搞不懂是何原因使我對繪畫如此癡迷與專注,于是一位做記者的同學發(fā)問:你祖上有畫畫的嗎?我玩笑地說,除了董源和董其昌之外,在我所處的董氏家族中還真的找不出比他們離我更近的畫家來。
我的祖父是位手藝不錯的木匠,木版浮雕精細而傳神,盡管沒有齊白石棄斧投筆的學識,但雕龍刻鳳是從來不用粉本的。父母親都是解放初期的黨員,算是很“進步”的。父親屬于心靈手巧的人,除了沒有聽他正式唱過歌以外,吹、拉、彈樣樣在行,許多歷史人物我還是從他那知道的。母親勤勞和善,做過婦女工作,出席過縣一級表彰大會,放映隊還把母親的事跡繪制成幻燈片,很是宣傳了一陣子,兒女們也覺得非常神氣。只因他們子女太多,過重的生活負擔,捆住了手腳。不過,我們姐妹兄弟六人也從他們身上讀懂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勤奮、儉樸、正直、堅韌的品性在他們子女身上得以延續(xù)。
父母本家都是兄妹四人。叔父董玉柱從過軍,后來做了一個國有企業(yè)的廠長。舅父劉士年樂此不疲地做著他的文化藝術工作,每天在各文藝團體之間奔走,特別是在革文化命的特殊年月里,為一些畫家、演員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在我的心里他們是絕對的“偶像”。我上學時正趕上那個動蕩年代,學校上課時緊時松,于是課余便狂讀課外書和畫畫,自認為將來興許能派點用場。我有幸拜在周德昆先生門下,使我繪畫學習得以規(guī)范。有一年多的時間,德昆先生家成了我的課堂,基本上是每天他在上班前給我布置作業(yè),下班后檢查輔導,視我為自家人,他的三個孩子也親切地稱呼我“畫畫哥”,令人感動。
硯田余墨
在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美術》雜志社組織的一個學術研討會上我有個發(fā)言,后來刊登在該雜志上,其中有這么一段,“我以為,目前畫家大約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為生存而畫,他們以畫為職業(yè),靠繪畫來維持生活;另一種是為感動而畫,不論他們從事什么職業(yè),都堅定不移地畫畫?!边@是實話,藝術創(chuàng)作必須將自我融入其中,要有感而發(fā)。
剛參加鐵道兵時我當過汽車兵,曾帶著自制的小油畫箱在千里青藏高原上縱橫馳騁,邊走邊畫,雪域高原的博大、雄渾與神秘,給了我創(chuàng)作上諸多啟示和精神積淀。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聞立鵬先生在一篇文章中介紹我的山水畫《秋原》時說:“《秋原》以博大莊重的構圖,濃郁的色彩,給人以強勁的視覺沖擊,把人們引向一種宏大的心理空間,感受到畫家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烈之情?!痹趧?chuàng)作上,我是比較注重寫生和生活感受的。在大自然的造化中,你可以領略它蘊藏著的內在力量,在與自然的親和中,步入想象的幻化之境,神會大自然升華了的精神世界。其實畫家之所以鐘情和沉醉于藝術創(chuàng)作的寂寞之道,正是希冀通過藝術實踐,不斷地去追求人生的那點完美境界罷。
在美術學院我是學油畫的,后來逐步深入到版畫和中國畫創(chuàng)作領域,它們之間既有獨特的審美觀念,又有其微妙的內在聯(lián)系,像油畫中的光與色彩,版畫中的黑白意識,中國畫的筆墨與意境等,無不包含了深刻的哲學思想。近年來,我在水墨畫的創(chuàng)作中融合了油畫與版畫的某些語言,在注重發(fā)揮中國畫筆墨特色的同時,努力開掘構圖單純莊重,色彩飽滿沉實,筆墨酣暢淋漓的個性圖式,試圖在單純的表象中寓以深刻的生命內涵,渴望在不斷的探索中傾聽到大自然的回聲。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wǎng)”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