靦腆之美
靦腆之美
靦腆之美
時間:2007-06-28 08:52:00 來源:教育導報
名家
>靦腆之美
李益眾
農村教師楊書虎獲得四川省優秀教師稱號后,上臺作報告的機會漸漸地多了。每次,他總會做很詳細的準備,生怕上臺后緊張得不知道該說什么。盡管如此,楊書虎也總是沒幾句就講完了。每當這時,性格內向的楊書虎只得報以靦腆的微笑,緩緩下臺。
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或許正是這份靦腆,以及靦腆背后的認真,成就了他的人生之美。
早在廣元師范讀書的時候,楊書虎就表現出極度內向的性格,因為內向,所以認真,所以坐得住,所以能夠一門心思鉆研畫畫,所以贏得老師的喜愛多學了些東西。
一系列的因果關系,讓楊書虎在畢業之前就成功舉辦了個人畫展。可這并沒有讓他的命運稍有好轉,1991年畢業后,他被分配在貧窮偏遠的旺蒼縣大兩鄉金光村小。輾轉遠景希望小學、普濟小學,又終于在1997年調到縣城的東河小學。
內向的性格,讓楊書虎在大山里贏得村民的信任。奉父母之命,幾乎每個周末都有學生邀請楊書虎到家里做客。一次剛下課,一位村民迎上來對他說:“楊老師,上次你沒能到我家來,我特意給你帶來了幾個‘碗兒’。”“什么碗兒?”楊書虎有些糊涂。回到寢室,打開一看,原來是幾碗蒸肉,冷卻后翻出碗形。
靦腆的楊書虎,和同樣靦腆的村民,內心感動如潮,卻沒有一句言語。
一副畫夾,一雙布鞋,大兩鄉的村民經常能看到一位書生氣十足的教師穿梭在深山老林里。內向的楊書虎少與同行交流,只要是課余時間,他都要去探訪自然界的朋友,寫生、畫畫,有時會有三五學生圍在身邊。回到寢室,也無非就是閉門讀書、作畫。作品積累到一定數量,他就會趕到廣元師范,向昔日的恩師請教。
走出大山來到東河小學后,楊書虎住在學校綜合樓三樓文印室里。沒有床,老校長從自己家里搬來一架小床;做不好飯,常被邀請到啟蒙老師何智群家蹭飯;教學不適應,分管藝體的黃先友就給予細心的指點與激勵。正是在這種艱苦而愉悅的環境中,楊書虎潛心修煉多年的基本功大放異彩,頻頻獲得獎勵和榮譽稱號,作品也在各報刊上四處開花。
可這也給靦腆的楊書虎帶來了難題,在日益增加的交際上,他經常感到尷尬、不自在。特別是在飯桌上給領導、同行敬酒的時候,他往往都是找不到話說。他說:“只要是跟不熟悉的人說話,我都會感到很拘謹。”
楊書虎總是靦腆地微笑著,默默地耕耘,不顯山不露水,儒雅而謙虛。一直以來,東河小學的副校長王萍這樣介紹他的教師:“楊書虎啊,是一顆埋在沙里的金子。”
把楊書虎放在交際場合,等于是將一只金魚置于沙灘上。可當楊書虎走上講臺,自然就會如魚得水,絢爛而靈動。
一次,楊書虎正在批改作業,小家伙張君突然問他:“老師,你屬啥?”楊書虎停下筆,反問道:“你猜猜?”“屬狗。”楊書虎搖頭,并反問:“為啥?”“看嘛,你手上好多毛哦。”
對于學生的唐突言行,楊書虎并不介意。小家伙似乎要打破沙鍋問到底:“老師,你到底屬啥嗎?”楊書虎慈祥地對小家伙說:“認真做作業,等你畢業時我告訴你。”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楊書虎還經常用這個事例鞭策調皮的小張君。
諸如這樣的課堂故事,楊書虎輯錄了50余篇,再加上課例、家教、散文、書畫等,整理出版了《課改啟思錄》一書。楊書虎少跟成人往來,卻能跟學生打成一片;與人交流不善言辭,卻習慣反思課堂;以前教書是為了生活,現在他開始感受到教學的快樂和幸福。
在講臺上,跟學生在一起,楊書虎的思維和表演就會無拘無束。極致的靦腆,成就了楊書虎極致的美。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