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文化有著火葬及天葬習俗
紅山文化有著火葬及天葬習俗
紅山文化有著火葬及天葬習俗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學院紅山文化國際研究中心近年來對紅山文化墓葬考古研究發現,紅山文化存在著火葬及天葬習俗。
據赤峰學院紅山文化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介紹,赤峰學院紅山文化國際研究中心考古研究人員近年來對一些紅山文化遺址進行了考察,并走訪了大部分民間盜掘過的遺址。通過遺址現場看,紅山文化的先民們不但有著深葬的習俗,更有著火葬和天葬的習俗。
考古研究人員在相當一部分民間盜掘過的紅山文化遺址中發現,絕大部分墓地都在丘陵地區的臺地或山包上,大部分墓葬中都有灰跡。通過對墓葬內的灰跡和臺地、山包上的選址,大英博物館收藏的紅山時期玉雕太陽神,以及燒陶并廣泛使用的分析認為,紅山文化時期的先民們有著對火和太陽的崇拜,同時也有著火葬和天葬的習俗。
席永杰說,紅山文化時期的先民們將死者在臺地或山包上先進行火化后再深埋,以達到靈魂通達天地的目的。這種喪葬習俗的本身,也決定了陪葬品可以保持幾千年或上萬年。
紅山文化因內蒙古赤峰紅山后遺址的發掘而得名,其主體分布在內蒙古東南部和遼寧西部地區,年代為距今6500年至5000年。該文化是我國東北地區最著名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之一。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