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克“中國情書”遲到13年
約克“中國情書”遲到13年
約克“中國情書”遲到13年
時間:2007-06-25 09:09:00 來源:
名家
>約克“中國情書”遲到13年
時隔13年之后,德國藝術家昆特·約克(Günther Uecker)的作品終于得以和北京的觀眾見面——早在1994年,他就曾和歌德學院北京分院一起計劃在京舉辦名為“致北京的信”的展覽,但卻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實現,只能在柏林新藝術家協會展出。
而現在,他和他的作品終于來到北京的中國美術館展出。
“遲到的展覽”見證中國巨變
昆特·約克并沒有如通常那樣把展品安置在墻面上展出,而是把大幅的畫布懸掛在展廳中,如同書頁一樣,觀眾穿行其中就像走在一個小小的迷宮中。為舉辦這次藝術展再次來到北京,約克說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國驚人的變化速度,“這個遲到的展覽見證了中國的戲劇性的變化”。
1930年出生的昆特·約克是德國享有盛譽的藝術家,曾經多次參與卡塞爾文獻大展和威尼斯雙年展。在藝術展的開幕式上,昆特·約克回憶道,他早在1984年就曾乘坐火車穿越西伯利亞、蒙古來到北京,1994年再次訪問之后,他根據兩次旅行的經歷創作了一系列作品,這也就是如今在北京展出的系列。
把對中國的印象化為圖像
約克表示,創作該系列作品時,自己把對中國的印象和感覺均化為圖像,“變成了那些掛在繩子上和用竹片支起來的巨大的畫布,就像是一排排要晾干的衣物”。很多畫上的文字取自二戰后的一份人權公約,經歷過戰爭的約克看到亞洲國家和歐洲國家也經歷了種種變亂、傷害,他希望不同文化的人能夠和平共處、相互理解。
雖然在藝術生涯中,約克受到德國本土藝術和美國抽象表現主義藝術的強烈影響,他也一直對東方文化抱有興趣,還曾以中文符號為元素創作作品并在我國臺灣展出,他說這是對中國的一份“情書”。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表示很高興“接收”這份姍姍來遲的信,他認為約克的書寫“與中國書法和寫意繪畫的動機、意境、神韻都暗合相契”。
本展覽6月22日至29日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后,還將巡回至廣東美術館展出。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