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續光榮的泓盛07春拍
再續光榮的泓盛07春拍
再續光榮的泓盛07春拍
上海泓盛07春拍將在6月28日舉行,憑借去年秋季拍賣踏實的作風和良好的基礎,今年春季拍賣在作品的征集和選擇上顯得更有條理。在書畫市場“盤整”氣氛依然濃厚的態勢下,收藏的需求在市場中的比重則顯得愈來愈重要。鑒于這些因素,精品和奇品的搜羅與呈現則逐漸成為泓盛拍賣書畫、油畫、郵品三大板塊的努力方向和自身特色。
書畫方面,在此次拍賣會作品的擇集上仍然以海派為主,兼及京津、嶺南、長安、金陵等諸畫派。傳統的近現代名家均有不俗的作品出現,而優秀的當代畫家亦為不可小覷的新興力量。同時,古代書畫作為一個市場普遍看好的板塊也開始逐漸增加其比例。另外,頗受市場青睞的文人書法作為一個較為重要的專題也是本次拍賣的亮點之一。
海派書畫之中,作為領軍人物之一的吳昌碩是畫家市場長盛不衰的典范。本次上拍的《玉蘭花》是吳昌碩早年繪畫中極雅之作。畫作于1888年完成。這件作品的題文在《吳昌碩書畫鑒定》所附《吳昌碩年譜》中有明確的文字記載。黃賓虹的《層巒聳翠》為1987年榮寶齋參展作品,并刊于當時宣傳冊的封底。此圖走傳統山水的路數,益顯畫家古稀之年精湛的筆墨功夫。而黃氏另一張《江空秋月明》為1929年教育部主辦全國第一屆美展的展覽作品,刊于《全國第一屆美展特刊》。
陸儼少的《養豬姑娘》為畫家1960年左右的作品。此類題材十分少見,據畫家家屬講,正式的單張作品中以豬為題材的僅此一本。謝稚柳本次上拍的《山茶白梅》為1941年創作,時謝氏客居四川。此圖以白梅和山茶入畫,頗為清秀可人,字體畫意皆得陳老蓮精髓。陳佩秋的青綠山水素來是其代表性的作品,本次上拍的《半嶺瑞煙》經上海人美1994年出版的《陳佩秋書畫集》等權威出版物著錄,亦為陳老上世紀90年代山水題材中較為經典的作品之一。李可染的《山居避暑》為1988年的作品,畫面內容極其豐富,從背景的高山叢林、瀑布清溪到前面的石橋亭臺、穿行人物皆淋漓盡致,一一展于紙上。齊白石的《秋霞向晚天》經過《齊白石全集》、《中國現代美術全集》、《京華煙云——民國初年北方畫壇》等多次權威出版,來歷可靠。此外,嶺南畫派的楊善深和高劍父均有上佳作品選送,金陵畫派、長安畫派也有不少佳作出現。
油畫雕塑此番將分設先鋒攝影、前輩經典、紅色浪潮、抽象審美及當代視界5大板塊,每個板塊都包含著令人振奮的精品亮點。
先鋒攝影單元推出藝術家洪磊、王勁松、王慶松、蒼鑫、李小鏡、金鋒、戴光郁、劉鼎、白宜洛、周嘯虎等的精彩作品。其中,洪磊作品《我夢見了徽宗時代的池塘晚秋》是一件能夠充分體現洪磊藝術精神的代表作品。前輩經典板塊中,常玉的油畫精品《郁金香》、秦宣夫的《掃雪》、丘堤的《風景湖畔》、凃克的《西津水電站》、周碧初的《山灣》、顏文樑的《郊外》與《午后》、蘇天賜的《潤雨細無聲》、胡善馀的《靜物》及《校園雪景》。都是他們畢生創作中的代表作品。紅色浪潮單元中有劉依聞《高瞻遠矚》和劉三多、伍振權的《地下長城》等幾件優秀作品值得關注。抽象審美板塊是泓盛首次以獨立單元形式呈現,其中有老一輩抽象藝術家吳大羽的《無題-No.33》、前輩朱德群的《Enigmes》、王懷慶的巨幅作品《房中房-韓熙載之床》與尚揚《有陽光的大風景之四》,同時還推出了許江、周長江、孫良、丁乙、魏樂唐、王云鶴、古干、王劼音、陳墻、曲豐國等精品,值得海內外藏家關注。同時值得關注的還有當紅藝術家李山、賈滌非、任傳文、閻平、徐曉燕、蔡錦、魏光慶、羅中立、何多苓、周春芽、葉永青、劉煒、宋永紅、沈小彤、郭偉、郭晉、鐘飆、毛同強、曾浩、何森、忻海洲、毛焰、石沖、冷軍。年輕一輩更有季大純、馬六明、尹朝陽、楊帆、閻博、韋嘉、屠宏濤、高惠君、姜中立、陳可等上拍。
雕塑版塊,泓盛此次也努力征集優秀的作品,中國雕塑部分有李真的《大士騎龍》,陳文令的《紅色記憶》、《英勇奮斗》,黃鋼的《好!好!好》、姜杰的《在》。同樣,泓盛作為一個關注藝術國際化的團隊,本次春拍特別征集了韓國當代著名藝術家李容德的雕塑作品《Walking0523》和日本當代著名藝術家草間彌生的《南瓜》。這是泓盛本次春季拍賣中的又一個全新的亮點。這件《Walking0523》曾展覽于中國美術館,并作為封面作品出版于由中國美術館編纂的《 Depth of Shadow (影子的深度)——李容德 》一書中。李容德是韓國著名雕塑家,也是2006上海雙年展參展藝術家。他獨辟蹊徑,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在雕塑觀念的拓展和雕塑語言的更新上作出貢獻,在當代藝術陣營中頗具影響。草間彌生是一位畫家、雕塑家和環境藝術家,是戰后從亞洲崛起的極富影響的藝術家。她的藝術實踐非常廣泛:繪畫、拼貼畫、雕塑、表演、電影、裝置、小說、詩歌和音樂。她的藝術停留在激進、商業和反思的層面上。她認為網狀結構象征富有生機的生命本質。她對自己的藝術經歷描述為:分解和積聚,增值和破碎,是對自己的湮沒和對無形宇宙的回想。返日后用多種形式和材料探索無止境的網狀結構。她的藝術中所蘊含的獨特的感知經驗和不可觸摸的神秘。
郵品自2006年秋拍成功之后,此次又有慈壽原版5分20方連、清朝郵資明信片、1904年全套愛德華新票、一片紅新票、紅印花郵品等罕品。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