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漢代糧倉
奇特的漢代糧倉
奇特的漢代糧倉
我國漢代是一個非常注重厚葬的時代,從近幾年的考古發掘報告中可以看出,漢代無論是達官顯貴或各級大小官吏還是富裕殷實人家,在埋葬去世的先人時,極為講究陪葬品的豐厚,陪葬品根據逝者的社會地位和經濟狀況而定。但在漢代的陪葬品中有一個十分明顯的特征,即無論墓主身份如何,陪葬品中必有糧倉,無非是在造型和質地上有優劣之分而已。
一般情況下,有地位和有錢人家陪葬的糧倉為釉陶倉,造型也別致,大一些;地位低一些的人家陪葬的糧倉多為不上釉的灰陶倉,造型也小一些。漢代的陶糧倉通常為圓筒形,倉蓋上有瓦楞,向外突出,倉體下方為三足,大多為面向外站立的熊形裝飾。筆者前年見過一個三足為龍形裝飾的糧倉,至今仍為沒有能收藏到而后悔不已。
筆者近日收藏到一件比較奇特的漢代陶糧倉。這件糧倉為通身施黃釉,高38厘米,最大直徑25厘米,仍為圓筒形,倉蓋為開口式圓形連體造型,倉頂突出有六道瓦楞,器型規整典型,品相完好無缺,最為奇特的是糧倉的三足為三個面向外跪著的人形力士,這三名力士雙膝跪地、雙手扶在膝蓋上、肩扛糧倉、光頭闊面、面部慈祥,而且有明顯的男性標志。
筆者近幾年一直收藏和研究我國古代糧倉,但是收藏到人形的糧倉還是第一件,因此,這件糧倉對研究我國漢代糧食文化和陪葬制度有實物史料價值。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