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鑒寶活動再掀熱浪
第二屆鑒寶活動再掀熱浪
第二屆鑒寶活動再掀熱浪
時間:2007-06-21 08:53:00 來源:南湖晚報
收藏
>第二屆鑒寶活動再掀熱浪
1000余件“寶貝”亮相 370多收藏者有喜有憂
6月16日,第二屆“全球通VIP俱樂部”藝術鑒藏沙龍大型鑒寶活動在嘉興移動營業廳三樓拉開序幕。此次活動邀請來了央視《鑒寶》欄目鑒寶專家蔡國聲先生和西泠印社藝術品鑒定評估中心(籌)主任葉子先生。來自全市的370多名收藏者參加了活動,2位專家共鑒定各種“寶貝”1000余件。
現場鑒寶有喜有憂
鑒寶鏡頭一:
唉!和心里想的有落差
“專家給出的價格怎么和我想的不一樣呢!這是我太公留下來的畫呀,從清朝那個年代留下來的!”家住市區的顧先生當天拿來了一幅祖上傳下來的畫,他覺著這幅畫怎么著也值5000至10000塊錢,可是專家卻說市場價值只在3000元左右,“不過,專家解釋說了,畫功還不錯,但畫值不值錢還要看當年畫畫的人有沒有名氣等等因素。”
“唉,怎么會這樣呢!”繼顧先生之后,從海寧趕來的單先生也很沮喪,因為他當天帶來的五六件寶貝中,專家稱沒一件是真品。不過,單先生還算坦然:“收藏嘛,總是要交點‘學費’的。”
相比顧先生、單先生,還有一名不愿透露姓氏的先生“心理落差”更大了,因為他所帶來的寶貝,雖被專家肯定了是戰國后期至西漢的真品,但專家給出的目前的市場價格僅在10000元左右。“但我是花10萬元買來的!”
鑒寶鏡頭二:
哇!意想不到的驚喜
“是嗎?我沒有聽錯吧?它能值5萬至8萬?”當趙先生從專家手里拿回自己珍藏了20年的一塊白玉,心里樂開了花,“20年前,我買來才300塊錢呢!”
和趙先生一樣高興的還有屠老先生和他的老伴,雖然他們帶來的寶貝不如趙先生的值錢,但是專家的講解還是讓他們很開心。屠老先生告訴記者:“這兩個瓷壺都是我外婆的陪嫁品,清代光緒年間傳下來的,因為從來沒有拆開來用過,所以保存得也很好。接下去,我們也會繼續好好保存。”
去年帶來一幅徐悲鴻大師的真跡讓現場的專家為之震驚的82歲的何老先生,今年拿出的一些古籍版本還是讓專家們贊嘆不已:“喲,這是‘劉羅鍋’的真跡哦,還有這個是吳有如的……雖然市場價值不是很高,但這些藏品也已經挺不錯了。”
鑒寶鏡頭三:
呵!聽專家指點有長進
“哦,好的好的,謝謝老師指點。”對于大多數市民來說,見專家的主要目的還是學習點鑒寶經驗,嘉善的陳小姐就是沖著這個目的來的。當天,她告訴記者:“我喜歡玉,但是對玉的質量好壞不是很懂,今天特意來聽聽專家是怎么說的。我也帶了幾件玉器給專家看看,希望專家給些指點。”
河南籍的何先生在嘉興已經生活了20多年,去年的鑒寶活動他就想來參加,但是因為工作原因,今年才盼到了與專家見面的機會。“我和我的一些朋友都有收藏的愛好,但是在收藏的過程中我們還欠缺許多知識,今天能有機會看到老師,就是想來學點東西。”
專家建議:切勿輕易出手
“去年的鑒寶活動中,我就發現嘉興的民間藏品還是蠻多的,今年來看還是如此。不過,去年的活動中,有價值藏品更多一些,而今年拿寶貝來鑒定的很多都是新品,這里我要提醒大家的就是不要輕易出手。因為投資收藏的眼光很重要,一般的老百姓可能知識不夠,輕易出手容易吃虧。”
蔡國聲建議說,許多人一上來就問自己的藏品值多少錢,藏品的經濟價值固然重要,但有些可能市場流通的經濟價值并不太高,但它可能有文化價值在里頭。就普通的老百姓來說,他認為在收藏方面還是要以欣賞為主,以繼承傳統為主。
而葉子則認為,嘉興地區的投資收藏環境應該是不錯的,但總體而言,書畫方面的好作品在民間收藏中不多見,所以沒有專業的辨別力,不要輕易在書畫作品上花錢。收藏也需很長的磨煉時間,不要害怕買到假東西,當然,抱著僥幸心理“撿漏”的想法也不可取。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