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艷俗的汪洋大海
生活在艷俗的汪洋大海
生活在艷俗的汪洋大海
劉力國的《經典》以民間陶瓷繁復、雕琢的制作工藝,將俗文化中祈求榮華富貴的“經典”語符如龍鳳呈祥、祥云仙鶴、荷花蟠桃、鮮花金錢等吉祥物,與被視為低級趣味的屁股堆砌在一起,表達出對當下暴發式的假高貴、偽豪華的蔑視。
(生活在艷俗的汪洋大海)
——艷俗藝術“反諷”的批判姿態 作者:廖文
摘自《跨世紀彩虹——艷俗藝術》 (1999年)
Classics is a denounciation of the new cultural hypocrites and their pretention of having class. Liu Li-guo uses a folk technique in porcelain making carving and reliefs to depict kitsch symbols of prestige such as dragons, phoenix, cranes and lotus blossom combined with base images of buttocks.
Living in kitsch
____The critical sarcasm of Gaudy Art by Liao Wen
《OUH, LA, LA, KNSEH》 (1999)
啊!艷俗藝術真似一出喜劇:熱鬧、喜慶、幽默,且始終以類似喜劇的批判姿態——反諷,揭示著我們生活中人們習以為常的荒誕的一面。大家熟悉的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我愛我家》,今年春節聯歡晚會唯一可看的小品《實話實說》等,與艷俗藝術的這種批判姿態異曲同工。然而,“我們越是長久而細致地欣賞一則玩笑故事,就越是感到悲哀”⒁。從這個角度而言,艷俗藝術無異于一出絕望喜劇。
(生活在艷俗的汪洋大海)
——艷俗藝術“反諷”的批判姿態 作者:廖雯
摘自《跨世紀彩虹——艷俗藝術》 (1999年)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