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雕出傳統之美 桃木工藝品響譽海內外
巧手雕出傳統之美 桃木工藝品響譽海內外
巧手雕出傳統之美 桃木工藝品響譽海內外
6月14日,時針剛剛指向6點,院中樹上的小鳥歌唱,伴著鳥叫聲,劉繼臺起床漱洗后坐在桌前翻閱報紙:“這幾天,央視七頻道來拍電視,昨晚拍到一點多,報紙尚未來得及看。我訂有40多份報紙,常常看報,能從中獲得信息和靈感。”
42歲的劉繼臺雖然其貌不揚,但他發明的桃木雕刻卻享有盛名——參加中國(深圳)文化博覽會載譽而歸,又在剛剛結束的“迎奧運河北省旅游商品展示會暨第三屆全省旅游商品大賽”上榮獲金獎。
“桃木雕刻不僅僅是一種商品,更是一種文化。正是靠著傳統文化的巨大力量,給一件件桃木雕品賦予了生命。”劉繼臺告訴記者,在古代,桃木有避邪鎮惡之說,道教中尤為盛行……“正是史志和古典文學作品中有關桃木避邪的記載和傳說給我啟迪,使我萌發了開發桃木雕品的念頭。”
順平果品生產相對發達,桃樹遍地皆是。“過去,這些桃樹老化后都是當作柴火燒,而今被雕刻成工藝品流傳海內外,是文化讓那些沒用的老樹變廢為寶。”憑著對古老文化的理解,靠著堅忍不拔的毅力,劉繼臺在追求的道路上苦苦探索——隨著“伊祁山桃藝雕刻公司”的成立,原本“不起眼”的桃木雕刻而今已成為保定順平縣—個耀眼的亮點。
走進散發著濃濃木香的展室,玲瑯滿目的桃木雕品令人眼花繚亂:凝結著希望和祝福的桃木劍,憨態可掬的桃木豬,古色古香的桃木窗……“每一件雕品都出自心中,有時為捕捉靈感,常常深夜難以入睡。”劉繼臺告訴記者,“在心靈深處,我從沒有把這些雕品看作簡單的商品,而是作為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來傾心創造。正是懷有這樣的心境,我在創造中充滿神圣感。”
展室面積不到百米,展示有五大系列300多種桃木雕品,每一件雕品上都鑲嵌著傳統文化的痕跡。高雅質樸、落落大方的“君子劍”,鑲有“梅、蘭、竹、菊”的桃木梳,刻著“中國結”的屏風掛雕……“文化的穿透力無所能及,文化的魅力無所不在,小小桃木雕品經過文化的浸泡就會身價倍增。”劉繼臺對文化的理解獨具匠心。
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是祖宗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傳承優秀文化并使之發揚光大,需要找尋和創造與之相適應的載休。創新加傳承,成就了桃木雕品發展的空間,培育出古城大地一朵奇葩。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