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藝術的完美結晶
文化與藝術的完美結晶
文化與藝術的完美結晶
時間:2007-06-18 10:40:00 來源:
名家
>文化與藝術的完美結晶
——復旦大學江灣校區
坐落在中國上海的復旦大學,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享譽海內外的全國重點大學。復旦大學創建于1905年,原名為復旦公學。“復旦”二字選自《尚書大傳-虞夏傳》中“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強不息。憑著這股民族精神,復旦大學也從作為中國第一所民族民間的私立大學發展為如今的世界知名大學。
2005年,復旦大學百年華誕。這不僅是一個慶祝的節日,也是一個見證歷史發展性的時期。正當百年慶典之時,位于上海市東北新江灣城內總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的復旦大學江灣校區總體景觀落成,百年基業,承前啟后,這是一個新的校區誕生,這是一個譜寫共襄盛舉的新篇。
一、中西文化結合的建筑風格
復旦大學江灣校區的建筑風格是對建筑學、社會學、行為學概念綜合分析所得出的結論。從建筑學本身的概念來講,是一個文脈延續的問題,是一個把對老校區的情感移植到新校區的問題;從社會學的概念分析,在目前所謂“大學建設運動”中,復旦作為中國一流、國際有知名度的大學應該以什么樣的姿態傲視群雄,獨領風騷?從行為學的概念來概括,復旦人生活和工作的象牙塔應該是一種近人的、宜心的空間。
復旦大學江灣校區未使用現代建筑的簡約敘事手法,而采用20世紀20年代流行于上海、巴黎的“新建筑”——即浪漫主義新古典手法。她是淳樸希臘風格的延伸,承載著海納百川的包容,是跨越民族界限,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包容,是對建筑學、社會學、行為學全面詮釋;預言著百年、千年的永恒和人世間的正道滄桑。
校區內30萬平方米的建筑風格較為統一,從環境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這統一的風格可為原建筑體放大1.2—1.3倍的視覺體驗。同時,在統一的浪漫主義新古典風格中還尋求變化,這是站在造園史角度來采用的“統一建筑風格,變化景觀設計”的創作手法,中國的網獅園和法國的凡爾塞宮都足可為例。具體的是以緯五河、緯七路為界,核心區濃墨重彩,周圍是輕描淡寫。
復旦大學江灣校區近人的尺度,獨特的個性以及文化元素的多元性實現了現代與古樸的統一,立面以歐式傳統拱券為主題,又輔以中東式繁復的鐵藝裝飾。建筑手法上的“三段式”,“低調色彩”,“慎用幕墻”即“燒毛石材地運用”無不流露出中國傳統與西方文化的結合。
復旦江灣新校區這一組浪漫主義新古典建筑,無論其復雜的外型,還是繁多的細部,精致的比例,門窗的尺度,墻身的進退關系及內部與外部形態與功能的有機統一等,都可稱得上是“精巧”而“雋永”。
二、景觀規劃設計
1.總體場地及景觀設計的主導風格
復旦江灣校區的景觀設計是映照建筑設計風格,采用由地而生的指導思想進行的。總體場地空間及景觀設計風格以古典美學基本構圖原則為主導,把現代藝術的抽象幾何構圖和流暢有機的曲線相融合。使得整個校園寧靜雋永,富有人情味,既帶有古典的優雅和神秘,也傳遞著現代氣息,身處其中,我們立刻就能感受到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底蘊。
2.室外場地空間構成原則
在進行場地空間劃分設計時,設計師放棄了自由形式和非正交直線構圖,采用軸線整齊放射陣列與弧形交叉的手法,在幾何結構中探索景觀與建筑之間的聯系,從基地和功能出發,確立空間的基本類型,注重結構的清晰性和空間的連續性。
3.中軸景觀大道
中軸景觀大道是整個景觀設計的妙筆之處,兩端聯系著中心圓形廣場與校門入口半圓形廣場,形成一近似“沙漏”狀,“沙漏”再連接起圓形廣場周圍放射形道路和建筑又如一“樹”狀,這些蘊涵著復旦大學百年歷史與百年樹人的風貌。校門半圓造型,猶如伸展雙臂的巨人熱情迎接著遠到的客人與學子。走進大門,迎入眼簾的是長達400多米的景觀大道,景觀大道直達校園中心的圓形廣場、行政會議中心和圖書館,相似圣路,不斷步入知識與文化的天堂。
4.水景設計
水景在復旦江灣校區也是一大特色。水是萬物生命之本,山因水秀,地因水而靈。在中國,水被列入宇宙五行之一,因此人們往往靠水而居,形成現在講究的“風水”。江灣校區一面臨山三面環水,景觀秀麗,風水正轉。渙渙的河面流水,是繼承百年基業的續脈,也是創新發展的步伐,正所謂:茍日新,又日新,日日新。
三、文脈延續
目前的快速建造,常常帶給我們一個問題:新校區建設即便做得再好也會缺乏一種歷史感——精致下無法傳達歷史的優雅氣質。我們不禁感慨歐美的名校中,歷史使建筑本身散發出那種令人感動的人文氣息。江灣校區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復旦人和設計師在極力塑造一個高文化環境的同時,有意識地創造具有歷史意義的空間場所和建構實體,從而引發師生對百年復旦歷史的認同感,并賦予新校區以人文精神。“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新校區建設的每一件雕塑,每一個墻面,每一草,每一木都經過精心設計,讓“復旦精神”在每一個師生心里都能得到感悟和心靈記憶的寄托。
四、藝術性手法的整體考慮
景觀建筑本身就是一個藝術與技術結合的產物。“藝術性”是設計的另一方面,它傳承的印跡和文脈的延續。具體來說,牽涉到建筑壁飾,場地雕塑和歷史記錄。
浪漫主義新古典建筑風格中的每一個裝飾細部都顯示著不朽的藝術痕跡,這是復旦江灣校區營造文化藝術氛圍的主體也是重點。室內墻面上的浮雕,歌頌著復旦的精神;大門廣場的地雕記憶著復旦發展的每一個歲月;跌落式水池的學科雕塑群,傳達著復旦“學術為魂”的崇高境界。這處處的百年歷史和人文印跡,在藝術上得到完美的表現。
五、結語
復旦老校長馬相伯先生曾提出“崇尚科學、注重文藝、不談教理”的辦學信條,滄海桑田,歲月悠悠,惟賴此辦學精神,一代又一代學者、大師們凝聚復旦,一批又一批懷抱超曠的才雋學人走向社會,鑄就了今日復旦的輝煌。時下江灣校區建設落成,復旦正處于一個更大的發展時期,也是承前啟后之樞軸,事業進退之關鍵的時候,校園建設的好壞,文化藝術氛圍的強弱直接影響著未來。我們以文化與藝術的完美結晶來打造新校區,歷史所趨,眾人所望。
啊,“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江灣校區是“復旦精神”的傳承,是文化與藝術的完美結晶!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