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江灣校區校園雕塑分布建議
復旦大學江灣校區校園雕塑分布建議
復旦大學江灣校區校園雕塑分布建議
校園雕塑是校園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裝飾、豐富和美化校園環境空間,同時又豐富著師生的精神生活的校園雕塑是一個時代精神和文化狀態的體現標志,它體現著學校時代的變遷,學風的面貌以及辦學的精神理念。每一所學校總是運用自己的雕塑語言形成著自己校園獨特的人文景觀,以致力于精神的表達和環境的改造,從一個側面體現著所處時代,所處地域的文化內容。所以,此時校園雕塑不單是校園文化的組成部分,還是學校文化水平的象征。校園雕塑也正是在其強化物質、內容,達到精神高度的過程中使自身具有了永恒性。一件杰出的校園雕塑作品甚至會使一所學校立刻成為世人注目皆知的名校,所以雕塑和建筑一樣在校園里具有舉足輕重,不可估量的永恒意義。
校園雕塑根據其不同的功能作用一般分為主題性雕塑、裝飾性雕塑和功能實用性雕塑。根據復旦大學江灣校區規劃情況,現提出雕塑分布建議如下:
一、主題雕塑
主題雕塑是為了表達某一場所性質和再現某一精神內容的雕塑。主題雕塑一般放置在廣場中心,校園入口,建筑物前等地,具有視覺沖擊目的主體作用,它通常會成為一所學校的標志性構造物體。這類雕塑在江灣校區可有如下幾處。
1.中心廣場
中心廣場是整個校園的中心,主題雕塑位置最好要在廣場的中心,無論在視覺還是在精神上都能形成一種凝聚。體量最好要大,根據廣場面積和周圍建筑高度雕塑尺寸要在6米以上。材質和表現形式要與周圍建筑風格協調,接近浪漫主義新古典風格的品位。在內容上,也是關鍵的一定要與復旦歷史文化對話,表現復旦大學“自強不息”,“學術為魂”等精神。
2.行政會議中心與第二期教學樓之間的小廣場
此處主題雕塑體量不必太大,3米左右就可。材質與表現形式在與周圍建筑協調的前提下可有更大的活躍余地。內容表現的可以是學風也可以是學校的發展。
3.圖文信息中心
這里是學校知識的殿堂,雕塑體量可以不大,或寫實或抽象,或抒情或歌頌,但教育意義一定要強。
4.體育中心或體育場
這里是復旦人提高身體素質,培養體育技能和舉辦體育賽會的地方,雕塑只要內容與體育運動相關,體量、材質、形式、手法都可不去局限,越活躍越好。
二、裝飾性雕塑
裝飾雕塑主要是裝飾、美化、升華環境空間為目的,它雖然有時并不需要鮮明的思想內涵,卻能通過自身的存在給人以美好的享受和精神情操的陶冶。裝飾性雕塑在室內一般以浮雕、軟雕塑和臺面小型圓雕形式出現,室外一般作為小品式雕塑出現。復旦江灣校區的建筑與景觀設計背景藝術氛圍強烈,裝飾雕塑多處都是不可或缺。
1.室內
室內主要是行政樓、教學樓、設計院所、圖文信息中心等。過道與門廳的墻面用浮雕,浮雕內容要根據具體場所再做出進一步選擇;室內迎面,玄關,桌臺等地方用小型裝飾圓雕,內容、形式、手法都可不限,裝飾味要強。
2.室外
室外裝飾雕塑也可是在建筑外體上的修飾物,但往往是以景觀雕塑或小品式雕塑形式出現的。它以環境為主,或點綴或引導或升華,在設計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使它與環境協調,使整體的環境在視覺的審美下達到一種視覺平衡、環境的凈化及和諧統一。它并不只是考慮雕塑本身的自足問題,而且要考慮到外環境——背景,包括建筑樣式,色彩、高度、空間,環境的性質,環境設施特點,自然物的比重和特點,環境的文化背景,歷史傳統,人的活動交往,人流情況等等,從而找到一個最合適的“符號”。所以有時我們也把這些雕塑稱之為環境雕塑或環境藝術。那么,在江灣校區此類雕塑分布建議如下:
(1)大門處
大門的環境是學校的顏面與形象,此處的雕塑做的是否特色,有直接影響學校的文化創意和社會印象的作用。
(2)景觀綠地上
景觀綠地擁有大面積的綠色植被,是綠色生態景觀主要刻畫的地方,在此設立環境雕塑更加有利于發揮景觀綠地的作用,使其變成綠色、生態、人文、休閑為一體綜合場所。
(3)湖岸
江灣校區有富饒的湖岸資源,那里風景秀麗,如能在岸邊(特別是在中軸大道、親水平臺、藝術學院等貼近湖面的岸邊)放置環境小品雕塑,湖面會產生美麗倒影,虛實與動靜的對比,會給環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4)噴泉水池上
有噴泉或水池的地方也是離不開環境雕塑的地方,水的運動會給雕塑以生命感,不但傳神而且使人產生翩翩的聯想。
(5)主要干道旁
在主要干道旁(特別在經一路、經五路、中軸大道旁)設立部分雕塑,數量可以不多卻能活躍、改善空間氛圍。
(6)各學院小廣場和綠地上
各學院都有自己相對獨立的小廣場小綠地,這些地方也應該有著跟本學科相調和的雕塑,代表各個學院的形象與性格。
三、功能實用性雕塑
功能實用性雕塑顧名思義,就是此類雕塑被賦于了極強的實用性,在它們的外表以雕塑作為形式令其具有美感。比如我們在許多公園中可以看到的石凳石桌,其外觀被裝飾成粗大的圓木,既有實用功能又添自然的氣息。在復旦江灣校區我們使用此類雕塑建議如下:
1.在個校門各個入口和十字路口設計指向標,要有創意并和周圍環境諧調。
2.教學樓、圖文信息中心、體育場等人多之地或花壇之上設立計時裝置,計時裝置應反映地域或周圍環境特征,起到裝飾美化作用。計時顯示裝置的種類與環境特點關系最為密切,如在歷史風貌重點區域宜選用漏鐘、鈴鐘、機械鐘、日晷等。計時裝置的結構、個性造型和文化體現是區別與一般非藝術鐘表不同的關鍵。
3.在休閑綠地上、湖岸和行人的道路旁設置藝術性的椅凳,這些椅凳貴在創意和環境協調一致。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