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租院的變遷
收租院的變遷
收租院的變遷
幾年前,我在長沙清水塘古玩市場的故紙堆里,尋覓到這張《收租院》海報,并用不菲的價格買下,一直珍藏至今。
該海報兩開,上排寫著一條醒目的標語:“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海報中央顯著位置畫一赤縛著上身的農民,左手拿槍,右手握拳,面部充滿著憤怒的表情。背景畫面是4組《收租院》泥塑作品的局部特寫。海報下方寫有:階級教育館泥塑《收租院》;長沙市革命委員會主辦。
大型泥塑《收租院》是根據階級斗爭的需要,1965年由四川美院師生與大邑縣劉文彩地主莊園工作人員共同創作的。采用了民間廟宇泥塑的傳統技法,用稻草與棉絮和泥在木扎骨架上塑成,眼睛是黑色玻璃球。《收租院》泥塑通過交租、驗租、過斗、算賬、逼租、反抗等場景,塑造了6組114個真人大小的泥像人物,它們都被刻劃得栩栩如生,震撼人心。藝術地再現了舊中國以劉文彩為代表的地主階級對廣大農民進行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的真實情景。
上了年紀的人都記得《收租院》。記得惡霸地主劉文彩比閻王還狠,打手比牛頭馬面還猙獰,受苦受難的農民痛不欲生,當年報紙上連篇刊登著劉文彩的罪行,電影一遍遍放映劉文彩的糜爛生活和對農民的殘酷壓迫,《收租院》成了“文革”中階級斗爭的工具。
其實《收租院》是因階級斗爭需要創作的虛構作品。“文革”結束后,有關收租院及地主劉文彩是好是壞的爭論沸沸揚揚,劉文彩雖然算不上什么好人,但也絕不是“文革”中被妖魔化的那樣。有關部門尊重歷史事實,把過去的水牢恢復為鴉片煙庫的原狀,對劉文彩也進行了重新評說。
如今收租院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座保存完整、規模恢弘的莊園建筑群,已成為一份難得的社會歷史變遷的實物資料和近現代川西地區建筑技藝博物館,堪稱川西民俗傳統文化大觀園。莊園的建筑、館藏、泥塑已是認識和研究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四川軍閥史、民俗學、近代民居建筑的重要實物資料。
這張在長沙市戶外張貼的宣傳海報,其印量和存世量非常稀少。雖然歷經了近40年的風云變幻,還能保存的這么完整,實屬不易。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