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翰海2007年春拍將于6月23日舉槌
北京翰海2007年春拍將于6月23日舉槌
北京翰海2007年春拍將于6月23日舉槌
北京翰海2007年春拍將于6月23日舉槌,其油畫雕塑部分分“經典美術”(拍品127件)與“亞洲當代”(拍品82件)兩個專場,既堅持了其一貫的以百年美術史的脈絡梳理拍品的傳統,又在中國內地首開先河,推出亞洲當代藝術拍賣專場,其中有18位日韓藝術家的20多件拍品。
據翰海油畫主管李亞俐女士介紹,他們把這個專場定位為中國藝術市場的“亞洲視野”,因為中國是亞洲文化千年來的母體和根源,而近年來的當代藝術市場已在亞洲呈現出整合與匯聚的功能,一個相對區域性的藝術大平臺正在形成。因此,她認為在中國內地當代藝術拍賣中引入亞洲視野的時機已到。這個專場他們共推出了中國內地的56件拍品以及臺灣洪東祿、鄭在東等人創作的4件拍品;韓國藝術家的15件拍品、日本藝術家的6件拍品,并分列為21世紀文化圖騰、亞洲符號的當代語境、地域情感的人文思維與一脈相傳的中國后八九等4個主題。
李亞俐指出,當代藝術的買家越來越年輕,可謂新一代的買家買新一代的藝術品,更出現了有的收藏家讓子女幫他們收藏年輕一代藝術家作品的現象。因此她主持的拍賣業務也引進了年輕一代的業務主管專門負責征集亞洲當代藝術的拍品。這位來自臺灣的小伙子李俊毅說,他們這一代生于電腦普及的年代,在多媒體的環境中成長,十分熟悉日韓當代藝術的代表人物。眼下在北京已有日韓畫廊登陸向大陸藏家介紹日韓藝術家,他們還考察過日韓的畫廊。他們目前的征件標準主要看三條:一是藝術家在國際市場上是否露過面;二是藝術家有沒有好的畫廊在經營;三看作品自身的品質,包括作品的內涵與賣相。他認為,較之中國大陸的藝術家,這些作品成交價格明顯偏低,本身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往往在媒介材質、表現手段上有獨到之處,相信對大陸的藏家也很有吸引力。而且,這些拍品的估價一般都參照這些藝術家在國際拍賣場上的價格,相對比較保守,更吸引藏家。
據記者觀察,翰海此舉有一定的背景:一方面亞洲當代藝術專場的始作俑者香港佳士得,今年春拍這個專場人氣鼎沸,以至于其業務主管張丁元慨嘆,近三年的努力終于有了成果,那些日韓藝術家的成交價格漲了10倍,香港作為亞洲藝術中心的地位得到確認。另一方面,本次春拍陸續有一些日韓藝術家的作品在京滬各大公司的拍賣場上出現。在翰海之后舉槌的上海泓盛春拍,就有上海熟悉的李容德的《walking523》和草間彌生的《南瓜系列》兩組雕塑拍品亮相。在翰海的這個專場中,18位藝術家中松浦浩之、小林浩、日野之彥、草間彌生以及金昌烈、裴淮晟、徐正國、申東媛、李錠雄9人都有過很好的拍賣紀錄,他們在中國內地拍賣場上表現會怎樣?讓我們拭目以待。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