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年間“洋裝”書
光緒年間“洋裝”書
光緒年間“洋裝”書
筆者收藏一冊“洋裝”書籍《地文學》,長22厘米,寬14厘米,計291頁,木漿紙,紅綢包精裝,鉛字豎印,為山東師范學堂舊藏,扉頁有4厘米方印,印文為“山東師范學堂藏書圖記”。此書原著:美國忻孟;譯者:無錫王建極、元和奚若。于光緒三十二年初版,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由商務印書館再版。
《地文學》全一冊,按我國古書習慣,一冊分為六卷。卷一“論地球為行星之一”,卷二“論空氣”,卷三“論海洋”,卷四“論陸地”,卷五“論氣候”,卷六“論生物”。書中內(nèi)容與現(xiàn)代地理學不同的是:①九大行星中無冥王星,稱八大行星。②48頁至49頁中間有一幅南極地圖,但沒標明是陸地,只畫一圈金線。后面的文字說:“南寒帶圈內(nèi)有地一小區(qū),其為大陸?為群島?尚未知。惟自南冰洲浮來冰山,中含石塊,必是陸地無疑。”64頁,南極地帶標有四字:“未探之地”。③82頁“論海洋”一節(jié)為五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冰洋。多出了南冰洋。④120頁“陸高”一節(jié)說:“亞細亞洲埃佛拉斯山(我國的珠穆朗瑪峰)高29002尺”。⑤“河流”一節(jié)稱:全球最長河流有八條,揚子江(我國的長江)全長3156里,位居第三;黑龍江全長2919里,位居第六,但未列入我國的黃河。
我國清代的書籍,使用古老的全頁對折刷印,中間有“版心”和“魚尾”,雙筒頁線裝,故名“線裝古籍”,直到民國初期,線裝書仍然流行。《地文學》為何使用木漿紙,單頁印刷,洋裝包裝呢?有關學者認為,清末“洋務派”引進外國先進的技術辦工廠、修鐵路、開礦、興辦實體。同時,也引進外國精裝書籍的新技術用于我國印刷和出版行業(yè),當時稱為“洋裝書”。這冊《地文學》無論是世界地理知識和書籍的裝幀都是引進外國的,是我國早期的精裝書籍。
一百年過去了,清代早期的精裝(洋裝)書已經(jīng)十分罕見,這冊《地文學》保存完好,再現(xiàn)了我國出版行業(yè)的一段歷史。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wǎng)”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nèi)容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需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