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鑒寶日:千件“傳家寶”九成是贗品
免費鑒寶日:千件“傳家寶”九成是贗品
免費鑒寶日:千件“傳家寶”九成是贗品
真品多是東漢兩晉文物,當中又以陶瓷占主流
昨日,南昌市文化局在第二個中國文化遺產日推出的免費鑒寶活動如期在繩金塔舉行。南昌市民熱情高漲,紛紛帶著“傳家寶”到繩金塔下鑒定,經過專家兩個半小時的鑒定,近千件“傳家寶”只有10%左右是真品。
眾多收藏愛好者會聚繩金塔下
昨天早上6時許,繩金塔下已擠滿了收藏愛好者。南昌市文化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因為人太多,只好由排隊改成發號牌。
當日8:30,鑒寶活動在繩金塔下準時開始。劉品三(書畫專家)、楊厚禮(瓷器文物專家)、余普保(雜件專家)、胡丹(書畫專家)等我省文物鑒定界的專家悉數到場。“雖然我們只發了200個號,但是很多市民一次性帶來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我們不得不限制每個號碼只能鑒定6件。”在活動結束時,仍有不少拿到號的市民沒有趕得上鑒定,為了滿足他們的愿望,專家們同意將活動時間延長半小時。
據介紹,此次共有1000余件文物進行了現場鑒定,而其中9成為贗品。在1成的真品中,以東漢兩晉的文物為多,當中又以陶瓷文物占主流。
真品不多但不乏精品
這當中雖只有100件左右的真品,但其中也有精品讓專家嘆為觀止。其中,一款唐代的陶瓷硯臺引起了專家的主意。
南昌市文化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硯臺石質居多,陶瓷的硯臺本來就不多見,加上這款硯臺又是產自洪州窯,更是少見了。”此外,一個唐代的缽和一塊宋代的銅鏡也十分罕見。那個缽的主人高興地告訴記者:“我這個東西曾經有人估價到了10萬。”
家住丁公路的王女士則是滿臉笑容,原來她帶來的三件“傳家寶”都很有價值。雜件專家余普保認定這三件瓷器年代分別為150年前、120年前和晚清時期。王女士告訴記者這些都是她90多歲的外婆傳下來的,文革時涂上了漆才沒有被收繳。“這個有缺口的‘新墨山人’繪圖的方瓶已經有人出了9000元,我都舍不得賣。”王女士說道。
專家呼吁理性收藏
市民劉大媽正在收拾她的藏品回家,記者一問才知道,原來劉大媽花了5000多元買的“琉璃”寶貝居然是玻璃仿制品。
79歲的南昌退休教授余先生花了100多塊錢買了一幅《五虎上將圖》,雖然看起來焦黃的畫還透著暗色,但書畫專家劉品三一眼就認定是經過做舊的贗品。
為此,劉品三呼吁:“收購文物的時候一定要慎重,要先學習相關的鑒別知識。以免上當受騙。”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