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雖多 質量一般
藏品雖多 質量一般
藏品雖多 質量一般
時間:2007-06-11 09:36:00 來源:深圳商報
收藏
>藏品雖多 質量一般
 |
市民冒雨前來請專家現場鑒定藏品
藏品雖多,質量一般
8日下午,深圳第二個“文化遺產日”暨“深圳收藏月”在市博物館隆重開幕。來自全國和深圳的文物專家現場為市民免費鑒定藏品,很多市民冒雨前來,鑒定桌前圍得水泄不通。
專家一眼就知真假
本次鑒定的專家可謂陣容強大。張浦生和楊震華都是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張浦生是著名古陶瓷鑒定專家,楊震華是著名玉器鑒定專家。還有深圳文物考古鑒定所所長任志錄和廣東書畫鑒定專家李遇春。專家們各司其職,分別鑒定自己的拿手項目。
記者在現場看到,有些市民一下子就帶來了五六件東西,有些是用報紙層層包裹著,有些是用精致的盒子裝起來。大家都急切地等著專家的評判,桌前一直人流不斷,專家們忙得都出了汗。因為來鑒定瓷器的特別多,張浦生老先生連水都顧不上喝。工作人員在旁邊幫他擰開了礦泉水瓶的蓋子,他趁著人少的時候趕忙接過來喝了一口。
專家們鑒定藏品的速度都非常快,除了楊震華帶了一個專用小電筒,其他人都是空手上陣。一件藏品遞到眼前,拿到手里轉一圈,里外摸一下,立馬就能說出藏品的時間和真假,平均一件不到十秒鐘,只有書畫鑒定的時間稍長。這么短的時間能看準嗎?幾位專家們都笑著說:“我們看得太多了,一打眼就知道是不是好東西。”
質量一般,很多是贗品
這次拿來鑒定的藏品非常多,有的專家一個小時就看了100多件。不過,不少市民都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有個市民拿來兩個花瓶,張浦生看了看,搖搖手沒說話。有個年輕人拿出一個白玉的佛像掛件,楊震華用手電筒照了一下,說:“你這個不是玉,是假的。”年輕人臉上頓時露出失望的神色。還有個市民帶來了一個綠色陶罐,經鑒定是清代的,他高興地問起市價,任志錄等專家們都說:“我們這里只看年代和真假,不談價格。”
幾家歡喜幾家愁,有個姓楊的年輕小伙喜滋滋地告訴記者,他這次帶來的兩件東西都得到了專家的肯定。一件是三足獸足爐,還有一件是光緒年間的一個老筆筒,上面印著精美的龍圖案。小楊是做服裝生意的,這兩件東西都是他在浙江老家低價收購的,獸足爐花了500元,筆筒花了300元。有一位87歲的老大爺收藏了一幅絲綢畫,結果被專家證明是機器做的,他樂呵呵地說:“沒關系,反正買得也不貴,重在參與嘛。”
專家們都表示,東西雖多,質量都很一般,沒有特別好的。張浦生說,市民拿來的陶瓷多半是贗品,有些雖然是老東西,但是沒有太大的文物價值,就是普通的民間收藏。最古老的是一個唐朝的罐子,但藝術價值也不高。任志錄介紹說,深圳以前也搞過義務鑒定,拿來的東西質量都差不多。贗品占大多數,市民的鑒別水平還有待提高。任志錄認為搞收藏還是應該有一定的條件,最好是有錢、有閑、有文化,不要一哄而上隨大流。有些人砸鍋賣鐵買了一件東西,結果是假的,弄得連孩子上學都沒學費了,實在沒必要。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