贗品并非過街老鼠
贗品并非過街老鼠
贗品并非過街老鼠
古玩市場贗品泛濫,一直是困擾收藏市場的一大頑癥,特別是近幾年贗品的泛濫更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甚至出現(xiàn)了許多分工程度和制作工藝都極高的專業(yè)化作坊和工廠。因此有業(yè)內(nèi)人士認為,只要有古玩的地方,就有大量的贗品存在。
事實上,藝術品作偽古已有之,贗品的老祖宗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歷史了,可謂源遠流長。同時,每一次收藏熱潮的到來,收藏市場上大量的贗品便如影隨形般成長,揮不去、剪不斷。雖然從古到今,贗品也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可惜的是,在人人喊打的同時,效果似乎并不明顯,而是越打越多。因此,贗品也一直是古玩市場上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
為什么幾千年來,贗品并沒有因為人們的深惡痛絕而銷聲匿跡呢?這也許是印證了西方哲學家黑格爾的一句話:存在就是合理。
首先,贗品的存在有著特殊的歷史背景。一般來講,廣義的贗品是指原作以外的復制品和仿制品。實事上,古玩市場從古至今,都有后朝仿前朝的習慣。據(jù)考證,制作書畫贗品的年代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特別是到了唐宋時期以假亂真的程度已令世人側目,而明清時期的書畫作偽之風則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作為贗品,無論質(zhì)量高低,都同樣凝聚了創(chuàng)作者的智慧,而且很多古玩藏品只有通過仿制,復制,才能把原貌傳承到今天。以書畫為例,其保存時間一般不過數(shù)百年至上千年,如果沒有前人的大量復制,臨摹,那中國古代書畫很多都消失殆盡,我們今天在博物館、拍賣會上也無法欣賞領略到與原作相近的神韻和風采。因此,面對這樣的歷史背景,贗品的出現(xiàn)也有著積極的意義。
其次,贗品本身也著巨大的市場。真正玩收藏的人,追求的是一種把玩之樂,玩的是藏品后面蘊藏的文化內(nèi)涵。人們常說,買到贗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收藏投資者“走眼”造成的,但事實并非這樣簡單。因為很多贗品其實是很容易識別的,之所以贗品有巨大的市場,這與收藏者“知假買假”的行為是分不開的。因為古玩具有不可再生的屬性,隨著收藏投資者隊伍越來越龐大,供求矛盾會越來越明顯,藏品的價格也會變得越來越高。然而,有的收藏者由于經(jīng)濟實力有限而一生與真品無緣,但為了擁有一種把玩之樂,從而選擇性地購買一些制作精美的贗品來把玩欣賞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第三,贗品本身也是藝術品,特別是一些高仿品,同樣具有較高的藝術和收藏價值。以瓷器為例,我國歷史上各朝各代仿制的各類瓷器,在如今的收藏市場上的價格都不低,特別是最近幾年,通過現(xiàn)代高科技手段復制的一些仿古瓷器,無論是胎質(zhì)、畫工、顏料、發(fā)色均可與古瓷器媲美。如近年來中國國家博物館仿制的國寶瓷器,有的售價高達幾十萬元。除此之外,在書畫方面,仿品有收藏價值的事例也很多,如張大千仿石濤、八大山人的作品在拍賣市場上都是搶手貨。因此業(yè)內(nèi)人士認為,“名家仿名家”、“高手仿高手”的作品,因其高超的技藝和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內(nèi)涵與完美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無論從投資、鑒賞、收藏的角度看,均值得擁有。
最后,贗品的存在給古玩市場帶了無窮的魅力。俗話說,“收藏的最大魅力就在于藏品的真假難辨”。的確,藏品無時無刻都在挑戰(zhàn)著你的眼力,無論你的水平有多高,只要參與其中,就會有“走眼”、“吃藥”的時候。而且在這個市場上,人與人之間沒有身份地位和高低貴賤之分,只有眼力是最受尊重的。如果你的眼力好,便會因為淘得奇貨珍品而欣喜若狂;如果你的眼力不好,你便會與贗品“喜結良緣”而沮喪著面孔。因此,在收藏界便有了“撿漏”與“走眼”的動聽故事流傳著!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wǎng)”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nèi)容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