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人眼里的中國
瑞典人眼里的中國
瑞典人眼里的中國
在東西方關系史上,古老的中國和北歐的瑞典在友好、非殖民外交關系基礎上建立了長期貿易關系。這一切,由一艘名叫的“哥德堡號”的瑞典古帆船串聯起來。
2003年10月4日,瑞典就發行了《東印度公司—“哥德堡號”商船》小本票,為中典復航壯行。小本票左頁為含4枚郵票的小全張,郵票圖案依次是仿照1745年9月12日沉沒的“哥德堡號”復制,2003年6月6日瑞典國慶日成功下水的新“哥德堡號”船頭裝飾特寫、船身骨架透視、整船模型和海上航行效果圖;小本票右頁是沉沒的“哥德堡號”船員繪制的中國南部珠江口地圖,標出了廣州城位置以及當時的貿易商品絲綢、瓷器、茶葉等。
18世紀中國多次越洋貿易,在瑞典刮起了一股“中國風”。1753年,瑞典國王阿道爾夫·福雷德里克在離斯德哥爾摩市區約30公里的王后島上建造了一座“中國宮”,作為王后烏爾里卡的生日禮物。“中國宮”為中式木結構建筑,不同的房間里擺設著中國的花瓶、茶具、漆器、泥人、宮燈、文房四寶,甚至還有算盤和杠枰。墻上還掛有中國的山水、花鳥畫及書法屏條。不遠處同時建成由十余座木結構房屋組成的“廣州村”,設想在此種桑養蠶,后因氣候寒冷擱置了起來。1970年8月28日,瑞典發行《著名建筑· 斯德哥爾摩王后島德羅特寧霍爾姆公園中國宮·1753》郵票,圖案是“中國宮”正面外景。
瑞典前國王古斯塔夫六世·阿道爾夫生前是一位中國文物鑒賞收藏家,在王宮中收藏了一大批珍貴的中國文物。1972年11月6日,瑞典發行《國王古斯塔夫六世·阿道爾夫90壽辰》紀念郵票一套5連張,三枚為國王形象,間隔左起第一枚郵票上是國王收藏的中國文物:青銅觚、觀音像、瓷罐。
斯文·赫定,20世紀世界最有名的探險家之一。1890年12月,斯文·赫定隨一支馱隊進人中國西部重鎮喀什噶爾,從此一生與中國西部結下不解之緣。在新疆沙漠中發現樓蘭城遺跡。1927年,斯文·赫定與中國學術團體協會聯合組成西北科學考察團又到我國考察。1973年9月22日,瑞典發行《在世界各地進行科學考察的瑞典名人》紀念郵票一套5連張,最后一枚“斯文·赫定在中國西北考察”,圖案是斯文·赫定半身像,背景是在中國西部叢山峻嶺和沙漠中的探險駝隊。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