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寫生隨感
大連寫生隨感
大連寫生隨感
在大連寫生,越來越難以找到合適的構圖和具有文化色彩味道濃郁的老建筑了。有人問我,為什么非要畫那些老房子?我回答新房子不好畫。筆直的線條毫無任何文化的基淀,我真的不知道如何下手。
具有國際色彩的大連和旅順,應該追朔到100年前旅順興建北洋水師時請來的外國專家等。后來甲午戰爭,日本人過來;俄羅斯人搶租旅順軍港;再后來日俄戰爭,接著是日本殖民統治近40年。
二次大戰后,根據英美蘇三國首腦在蘇聯雅爾塔所簽訂的《雅爾塔協定》和有關條約,蘇軍駐扎大連地區,直至1955年5月26日撤離,有資料顯示當時大連有近30萬蘇聯人。那時中蘇友好,稱蘇聯為老大哥,所以,大連的地位非常重要,一度被列為中央直轄市(1953年3月26日——1954年8月1日)。老人說,那時大街上到處可見蘇聯大兵,孩子們唱的都是這樣的歌謠:“蘇聯老大哥,掙錢掙得多,買個摩托車,騎到莫斯科;蘇聯老大哥,掙錢掙得少,買塊舊手表,樂得滿街跑……”可見那個年代,蘇聯在大連的影響之大,也說明大連很早就具有了國際性城市的色彩。
日俄占領大連近半個世紀,不能不對大連的歷史文化產生很大影響。走在大連街上,隨處可各種的各種歐式古典和日式建筑等,有一種身處域外的感覺。還有那叮叮咣咣的有軌電車等,前些年鳴的還是汽笛,總有一種讓人懷舊的感覺。
因沙俄當在初市政建設和規劃上模仿巴黎風格,光場擴散式的街區則形成了大連城市建筑的基本歷史特點,即以歐式為主。
日本則更是把大連地區完全劃歸他們的版圖,所以從日本本土大批往大連移民。偶曾去過金州北一個叫“稻香村”的地方,那是一部分叫“開拓團”的日本農民和商人,這些先遣隊在鄉下以推廣種植稻子等農作物為掩護,準備將來大批移民。那里日本房雖然保留不多了,可還有一些榻榻米和日式建筑沒有拆毀,甚至保留一些公建和水利設施。
據悉,光復前的大連約有70萬人,其中日本人就有22萬。這些移民中當然有許多是善良的老百姓,他們與中國人為鄰或同學,多年后,他們又重返大連,探親訪友或看望舊居,稱大連為第二故鄉,成為大連市重要的旅游客源。
上世紀20年代初,坂口幸雄就讀于上海著名的東亞同文學院(現日本愛知大學的前身,第一所在海外的高等學院)。畢業后來到當時屬日本殖民地的大連,在日清油坊當職員。當時大連有很多日本人開的工廠,1907年4月成立的日清油坊(后稱日清制油大連支店)即是其中之一?!叭涨濉钡娜占慈毡?,清指清朝。坂口幸雄在日清油坊表現突出,不久就升為日清制油大連支店的負責人,同時也是日本日清制油株式會社的董事。后來坂口定居大連,結婚生子。1945年日本戰敗坂口幸雄回到日本,繼續在日清制油株式會社工作,50年代成為日清制油株式會社的會長。坂口幸雄的大連情結促使坂口幸雄來連投資辦廠——日清制油。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隨著城市大規模的搬遷改造,有些殖民時期的舊房子拆除了,有的則進行了很好的保護。只是在保護時沒能修舊如舊而是修舊如新。如南山街一帶的所謂“日本風情街”,整一個舞臺布景!勝利橋北頭俄羅斯風情街后身還有26棟俄羅斯老房子,屬于準廢墟狀態,一些拾荒者住在里面,周圍環境非常糟糕。而高爾基路一帶的舊別墅基本上被后面的高樓所掩埋。黑石礁的一些老房子屬于軍產得到了保護。如果想看成規模的,當然就只剩下旅順口了!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