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金錢無關
與金錢無關
與金錢無關
我無心插“郵”,“郵”卻有點成蔭了。
在現在的E時代里,許多人不知信為何物,我卻依然保持著寫信的習慣,從讀師范到現在20多年了,寫信無數,收信無算。最頻繁時一年有300多封。盡管大多數郵票是大路貨,隨用隨扔,但那么多信,一年到頭總還會有些稀罕品,見之每不忍棄,興趣所至,便小心如女紅,剪裁下來,或收于書籍,或藏于日記,或夾于通訊錄,或直接投于書柜抽屜,有時甚至塞到內衣袋里……看我這副模樣,就不像集郵的樣子。真的,我不知丟了多少好機會。
但百疏終有一密,盡管丟失的郵票比保存的多得多,但還是有些留存下來了。有年忽然感到集郵或有價值,便專門買了集郵本,把自以為值錢的郵票集歸一處,到現在翻檢,也已洋洋小觀,有人物系列、動物系列、植物系列、事件系列、歷史系列、外國系列,還有不知歸類的雜七雜八系列……每個系列不多也不全,實在稱不上“正規軍”,但因為其成行成列,最少也有“鄉勇”陣勢。有時夜半檢視,油然也生顧盼自雄之神態。
我從沒去過集郵市場,不知這些郵票價值幾何,但自我感覺挺珍貴。我曾當過幾年“小秘”,“頭兒”的信箋比我多,很多郵票很珍罕。他常常叫我給他剪信,并說,郵票給你算了,我便把好看的或難得一見的弄下來,小心收藏。
有些郵票,我想若到市場去賣,肯定不值錢,但于我而言,給多高的價也未必舍得出手。學校畢業后,與一位女同學通過幾回信,情深深“語”蒙蒙。彈指20年過去,郵票還保存在那里,實得益于見烏愛屋,睹物思人。
人越大,活著的味道就越假助于回憶,人到中年,我開始感覺:回憶真是向老者的爐火,可以溫暖世態炎涼中的人心。我往往見郵票而思信,思信讀信,然后念想過去的人,人的過去。
2003年我被抽調去“抗擊”非典。待到宣布取得了“抗非”的“偉大勝利”,臨時組合的“首長”說要發份紀念品,就給我們買來一套郵票,名稱叫“萬眾一心,抗擊非典”?,F在升值了,可再高的價值我也不想賣,因為這里有我生命的價值。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