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即是“漁利”
鯉魚即是“漁利”
鯉魚即是“漁利”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魚尤其是鯉魚一直被認為是重要的吉祥物。因此在各地歡慶新春佳節時,魚既是餐桌上的美食,又是門、窗及墻壁上的裝飾物,以代表“年年有余”。由于“鯉”與“利”諧音,故寓意年年得利。
與許多早期的吉祥題材火花一樣,鯉魚題材火花最早也是由外國火柴廠在中國出品的。這些火花以日本客花居多,如“舞鯉”表現了過年舞動鯉魚幡的情景;“象鯉”主圖是大象騎在巨鯉背上,含“吉祥得利”之意;“九魚為記”以九條鯉魚在水中游動為圖,九為數中之極,有“得利至極”的內涵。
中國民族火柴生產廠也出品了不少鯉魚圖火花,如無廠名的“雙魚富貴”,圖案是兩條鯉魚面向太陽相對躍起,既表示“鯉魚躍龍門”,又說明“可得大利”;廣東興記公司的“大利”,是在“大利”標名下的一條暢游于江中的大鯉魚;華商大利公司的“雙鯉圖”,主圖是財神趙公元帥騎著一對鯉魚,其求財之意不言自明;通燧火柴廠的“吉利”,主圖是一個中國傳統的同心結上懸著一對鯉魚,含有“同心得利”的寓意。
“垂釣得鯉圖”也是火花中常見的圖案,其“得利”之意更加直白。此類圖案也是先出自日本客花,如內河貿易公司的“得利圖”,玉波洋行的“漁翁得利”。而國內火柴廠也緊隨而上,有無廠名的“漁翁”,成記公司的“漁翁得利”、通燧公司的“童利”等等。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