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山水》冊秀韻天成
《仿古山水》冊秀韻天成
《仿古山水》冊秀韻天成
清初六家,“四王”、吳歷都以山水擅長,除王時敏晚年每逢端午畫一幅簡單的《午瑞圖》之外,幾乎都沒有花卉作品傳世。惟獨惲壽平花卉、山水兼長,尤其以“沒骨寫生”成就最高,有清一代,無人可與比肩。
惲壽平的青年時代,陳淳、徐渭開創的水墨大寫意畫派風行海內,盛極不衰;周之冕等的勾花點葉畫風雖崛起稍晚,而方興未艾。見于此,他決定力避時風,另辟新徑,精研久已失傳了的徐熙“沒骨”畫法,終于將沒骨寫生以一種全新的面目呈現在世人面前。
這件《仿古山水》冊計10開,從款字看,應是惲壽平40歲以后成熟期的作品,仿董源、曹云西、陸天游、張居貞等宋元各家。和“四王”相比,惲壽平所謂仿古,更加脫略形跡,是真正的“以意為之”、“得魚忘筌”。古人的形式自然的丘壑都被他簡化了,個人情調和筆墨趣味卻更加突出,幾乎每幅畫都洋溢著一種淡蕩清空的江南氣息。其中一幅《竹溪圖》平崗淺灘,石徑通向綠竹深處。石下有露臺,茅亭、水榭,估計都在竹林之后臨水之處,主人可以坐臥其中靜觀湖中青山后的日出日落,在潮聲竹響中讀書和閑步。左上一首詩也點出了惲壽平出世的心態。這種舊時文人的理想之境,惲壽平只能向畫中尋索。《臨張貞居》一幅,畫的是江南秋冬的暮色,和《霜樹柴門》一樣,筆墨間一種慘淡之色,是惲壽平一生貧寒、郁郁不得志的心境所致吧。《仿巨然煙浮遠岫圖》用筆和峰巒的體勢都溫厚濕潤,所謂“淡墨輕嵐”,又是一片江南!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