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玉米葉變成“牡丹” 8年嘗試終成功
把玉米葉變成“牡丹” 8年嘗試終成功
把玉米葉變成“牡丹” 8年嘗試終成功
時間:2007-05-31 09:48:00 來源:
名家
>把玉米葉變成“牡丹” 8年嘗試終成功
每年秋收,永吉縣太平鄉總有幾個人會在田間挑挑揀揀,眼睛只盯著被扔得一地的玉米葉。農民也都很納悶,他們是干啥的?
吉林市書畫教師趙廣清經過8年研究,把這些玉米葉變成了“牡丹”、“金魚”,甚至是“美女”?,F正準備用玉米葉創作巨龍長卷,獻給2008年北京奧運會。
靈感:用玉米葉作畫
1957年,趙廣清出生在永吉縣太平鄉。對他來說,玉米葉是他最熟悉的東西。他的外公是一名工匠,曾經給慈禧所用的桌凳雕過花,受外公影響,他從小接觸到了書畫藝術。
現在吉林市從事著書畫教學的他,作品曾多次在國外展出?!坝幸荒?,我再回老家,那些金黃的玉米葉讓我怦然心動,于是產生用其作畫的想法。”趙廣清說。
鉆研:8年嘗試終成功
想用玉米葉作畫,第一關就很難過。玉米葉太嫩的不行,老的吧,又容易干枯,時間長了肯定存不住。顏色上,也需要改變。為解決這一系列問題,趙廣清嘗試了8年。3年前,他完成了第一幅作品,把玉米葉“變”成了華貴的“牡丹”。
去蟲卵、漂白、防腐……經過多年的鉆研,21道工序的處理流程,終于讓玉米葉作成的畫,能長久保持。包括采集、加工;選材、剪貼;玉米葉作畫這3項工藝,他在去年申請了國家專利。
心愿:要做巨龍獻奧運會
在趙老師的工作室,墻壁兩側擺放著玉米葉“變”成的作品,荷花、鷹、庭院、帆船、牡丹……玉米葉作品惟妙惟肖。其中,一幅5米長的《百魚行聚圖》,是他用1個多月時間完成的。這些作品,不是簡單的形似,而是詩書畫印一體。
其中的《舞之韻》,玉米葉變成了兩名少數民族姑娘,正在翩翩起舞;《情思》中,是一個頭帶斗笠的傣族姑娘,正微蹙眉頭……趙老師說,玉米葉的顏色非常沉穩,是赭石色,有仿古韻味。在加工時,包括手術刀、小剪子,甚至電烙鐵都會被使用。為了玉米葉作品,大小不一的電烙鐵,他都已經有了10余把。
現在,他正準備用玉米葉制成一條長卷,上面的主題是一條巨龍,獻給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