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悅浦對趙華作品的評價
楊悅浦對趙華作品的評價
楊悅浦對趙華作品的評價
確立自己的獨立山峰 ——讀趙華的山水畫 翻讀《趙華山水畫集》時,我就有一個模糊的印象,他屬于“潮流外”的畫家。說得準確一些,他不是跟著“潮流”跑的畫家。 改革開放新時期美術創作的一大特色就是潮流洶涌。開始的潮流是自然形成的,體現著正常的創作思潮,是當時的創作意識自然發展的結果,對此我還進行過專門的研究。后來,當人們發現潮流成為“時尚”又可以捷足升遷時,于是就在刻意制造潮流,于是大潮小流不斷,有的還假以學術名義運作,造成聲勢,在圈子里遙相呼應、“作秀”的事情層出不窮,看上去是很熱鬧的。當一個潮流煙消云散后,多數的參與者做為“泡沫”又沉積下去了,而制造者卻得到了某種實惠。而這些事,在那些潮流外的畫家身上是看不到的。在這樣一種態勢下,“潮流內”和“潮流外”的畫家之間就有一個顯眼的分野,其創作表現也不一樣。要說明的事,我這里說的潮流內外之分,并非學術上的含義,不過是表述一種社會現象而已。 我說趙華是“潮流外”的畫家,是看到了趙華作品的另一番自我進取的清新之處。在趙華的畫中沒有潮流中畫家那種為潮流所累的痕跡,這恰好就是他的優勢,能夠靜心作畫。 趙華是關山月的學生。從關山月給趙華寫的畫集《前言》中可以看出對趙華的評價很高,畫集中還有我們美協的領導李忠貴的文章,對趙華也有中肯的評價。說明趙華的藝術創作成績得到認可,是他幾十年努力的結果。 趙華是北方人,作品也有北方的雄渾氣度。他求學于關山月,對嶺南繪畫有直觀地了解,并于“跋涉在山川云水之間”的寫生中,對各地的自然景觀深味其魂,得其神韻,創作中能貫以北方畫家的審視能力。 趙華在用線、用墨、用色上的“案頭”功夫都很好。特別是在一些山水畫作品中線條尤見功力,中側鋒結合適宜,繁簡得當,在點染皴擦中對“骨法用筆”有自己的獨到的體會。從《趙華山水畫集》中可以看到不少頗見功力的作品,如:《晚泊》(1994)中的中和散的組合;《土家山寨》(1996)中的用筆的流暢;《白云深處》(2000)、《高山平湖》(1994)中的潑墨積彩;《黃山文筆峰》(1994)中水分的運用;《丹霞晨輝》(1994)的蒼茫;《春風又綠江南岸》(1999)《高山人家》(1992)的準確揮灑,等等,讀來興味無窮。趙華在畫面處理上很豐滿不空洞,構圖富于變化,這來源于他多年游歷大江南北觀察、寫生的積累。 由此可以看到趙華的中國畫已經具有了自己的“大氣大度、粗狂奔放”的藝術風格。------。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