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保險市場緣何冷熱不均
藝術品保險市場緣何冷熱不均
藝術品保險市場緣何冷熱不均
在北京經營畫廊的收藏家趙先生,只能將價值百萬的藝術品放在倉庫里。為了給自己收藏的油畫上保險,他咨詢了國內好幾家保險公司,得到的答復大多是:個人收藏品無法投保,原因是藝術品價值評估是一個難題。
據了解,國際上藝術品保險的對象不僅有拍賣公司、藝術機構,也包括了私人收藏家。而在國內,不同投保對象卻遇到保險公司不同的待遇,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在發達國家是熱門險種
2004年1月,北京翰海拍賣公司在京廣中心舉辦了拍賣會預展,展柜中估價120萬元的清乾隆青花折枝花卉六棱瓶被參觀者不小心碰掉到地上,摔成碎片。2006年5月,美國知名畫家米爾頓·艾弗里的7幅油畫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波卡雷頓運至紐約途中丟失。所幸的是,這兩家機構都為藝術品購買了保險。
按照國際慣例,藝術品保險范圍不僅包括藝術品失竊后的賠償,也負責藝術品損壞后的賠償。有保險公司做過的一份調查顯示,藝術品的損失來自于幾個因素:40%的損害發生于運送與裝卸,38%源于盜竊,18%起因于火災、水漬、煙熏等因素,其他風險則有光線、溫濕度、道德風險、地震、臺風、閃電等。
據睿芙奧藝術集團總經理郭倩如介紹,藝術品保險在發達國家是一個非常熱門的險種。國際業界比較著名的是安盛藝術品保險(AXAART),分支機構遍及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包括紐約總部、芝加哥、科隆、倫敦、米蘭、巴黎等。人員組成包括美術館人員、策展人、鑒定人員、保存技師、運輸及交易業以及財稅咨詢人員。而投保對象則分為私人收藏家、專業收藏家或機構、修復師和藝術家四種。
藝術品拍賣一年保費高達億元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內的藝術品市場達到了相當高的熱度。據了解,國內出現藝術品保險這一險種已有六七年時間。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都推出了這一服務。
來自中國拍賣協會的有關統計資料顯示,2006年,中國藝術品拍賣業績達500萬元以上的有100家企業。100家拍賣企業總成交額近150億元。
北京華辰拍賣有限公司宣傳出版部經理梅立崗介紹,按慣例,目前國內的拍賣公司會向送拍的每件藝術品收取成交價的1%作為保險費用。如果按這個比例計算,僅拍賣這一塊,國內每年藝術品保險的保費就能高達一億多元。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國外藝術精品展覽被引入國內的博物館、美術館,而且在數量上更是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以北京為例,從現在起到2008年奧運會期間,就計劃推出固定陳列200項,臨時展覽200項。這也在客觀上加快了為參展展品購買藝術品保險的速度。所以,國內大型拍賣公司和重要的藝術展會,只要在行業內知名或是權威,在國內保險公司投保藝術保險都不成問題。
私人收藏品保險難邁評估、道德風險坎
俗話說:“盛世興收藏”。隨著我國收藏愛好者隊伍的不斷擴大,對藝術品保險的需求也不斷增加。但是,藝術品保險對于個人收藏者,似乎“關閉了大門”。
收藏家趙先生對此表示很無奈,他說:“幾百萬、上千萬的藝術品放在家里確實不放心,而銀行的保險柜也只能放珠寶、玉器等小件物品,大件藝術品則不好存放,典當行也沒有提供藝術品抵押服務。”不少收藏家也犯愁:個人收藏的藝術品何時才能獲得保險保障呢?
平安財產保險負責藝術品保險的喬穎女士表示,目前國內保險公司針對個人收藏的藝術品保險還處于空白狀態,主要原因是保險公司沒有藝術鑒定、評估等方面的專門人才,要想獲得對藝術品的準確評估往往很難。另外,即使保險公司與投保人在價格上達成一致,也很難控制道德風險的發生。
喬穎說:“國內保險公司在藝術品保險的承保方面還缺乏完整的經驗,這一市場的發展和成熟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