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語花香》序
《鳥語花香》序
《鳥語花香》序
時間:2007-05-30 09:22:00 來源:
名家
>《鳥語花香》序
周積寅
我與張繼馨先生初識是最近的事,但久仰其大名,曾讀過他不少畫作。他擅長中國花鳥畫,兼工山水、書法,并精通畫史畫論。特別是他的花鳥畫,有個性,有自己的天地,在中國畫壇上獨樹一幟。
張繼馨的花鳥畫早年受“常州畫派”影響,后師從著名花鳥畫家張辛稼先生,對“吳門畫派”沈周、文征明、王榖祥、周天球、周之冕等人潛心研習,又從漢代畫像石、徐渭、石濤、虛谷、吳昌碩、任伯年作品中汲取營養,也不拒絕從院體畫中獲得借鑒。集諸家之長,熔于一爐,為我所用。花鳥畫創作力主求新,但認為必須是“立足于傳統基礎上的求新”。一方面堅持“師今亦好古”,即學古人和今人,雖是手段,卻很重要,古人曾云“學不師古,如夜行無火”,定會迷失方向,達不到目的。另一方面又主張作“無古無今之畫”,道出了藝術貴在創作,不與人同,這才是目的,即要求創造出既不同于古人,又不同于今人的古今未有的自家畫目。他更強調藝術的求新離不開生活,常教導弟子說:“一個習畫者,決不能停留在筆墨實踐上,首先要重視寫生,了解物理,又要在學習中懂得畫理。”除了好的筆墨外,更要有豐富的生活見識和修養,方能走出新路,創造出高雅的藝術美。先生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走的正是傳統——生活——修養——創造之路。這也正是歷代藝術大師們實踐證明了的一條成功之路。
他的花鳥畫作品風格新穎,于秀潤、典雅中見力度、厚度。雖甜,但甜中有辣,甜辣合一,故甜而不膩不俗,辣而有趣有味。他認為一個畫家的“風格要‘即立一格’,又要‘不拘一格’。”在他的作品中呈現的是多種面貌,即得豐富多彩。在展覽會上,觀眾看了上一幅,還想看下一幅,毫無雷同之感,但不離其總體畫風。
其筆下之花鳥、草木、蟲魚的形象都來自于生活,形態各異,生動傳神。章法或密,多而不塞,靈空透氣;或疏,少而不空,以少勝多。常以江南水鄉背景,生活氣息極濃,表現了地方特色。以情寫景,寄情于景,傳出了鳥語,寫出了花香,抒發出畫家對新時代無限愛戀之情。
先生嫻熟地運用中國傳統花鳥畫的各種技法技巧,工筆、寫意、兼工帶寫、重彩、沒骨、淡彩、白描、勾花點葉、潑墨、泊彩等“十八般武藝”,無不精能,運用自如。有時還吸收水彩畫法,恰倒好處。每張畫采用何法,即無法而法,全取決于立意求新之需要。以行寫神,歸于用筆,筆筆見神,筆筆表現對象,卻不見斧鑿痕,得其平淡天真自然之美。
先生創作態度嚴肅認真,創作一幅好做品,常常是“五日畫一石,十日畫一水”,苦心經營,反復實踐,畫上幾十幅乃至上百幅,才選上一幅,有時尚感到仍有不滿意之處。這種精神是何等的可貴。一個藝術家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就愈能啟發自己的悟性,迫使自己去學習,自強不息,上下求索,在其藝術上精益求精,創造出更加超凡脫俗之佳做來。
蔡寧先生為弘揚中國畫藝術,熱衷于對有成就的中國畫家之作品作一番研究,其第一部力作《猿猴天地.徐培晨猿猴圖賞析》最近問世,在社會上引起較大反響,頗受讀者歡迎。而他的第二部力作,《鳥語花香.張繼馨花鳥畫賞析》書稿又已完成,付梓之前,先讀為快,受意非淺。所寫體例與第一部大致相同,對張先生的百余幅作品從各個層面各個角度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賞析,全面系統地評述先生繪畫思想、創作道路、藝術成就、風格特點。相信也一定回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的。
周積寅
2001年3月于金陵金川河畔苦樂齋
(注)作者為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