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 古 出 新
入 古 出 新
入 古 出 新
時間:2007-05-28 16:12:00 來源:
名家
>入 古 出 新
何昌貴(《青少年書法報》社長、主編,黑龍江省書協副主席)
對于書法而言,只有繼承才能創新,這是被歷代書家實踐所證明所遵循的真 理。宋代的米芾,一日不臨帖便有思澀的感覺;明末清初的王鐸一天臨帖一天創作,堅持終生,卓然成家。由此可見“入古才能出新”,沒有繼承就談不上創新。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在創新的意圖下繼承,才是學書的正確途徑。安徽合肥的邵鑫深曉此理,在入古出新方面堪稱佼佼者。
邵鑫長期在《書法世界》(現改為《書畫世界》)雜志做編輯工作。多年來,它不僅工作出色,而且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持日臨池,勤奮筆耕,創作出了不少精品力作,為書壇所矚目。近日,我讀到了他許多新近創作的作品,有隸書、篆書、行書和行草書等,他的這些作品充分說明了他是一位善于繼承傳統勇于創新的行家。
邵鑫擅長行書。尤其對宋代書法頗為鐘情。在它的行書作品中,有些形式上師“米芾”,但細細品嚼,里面融有“蘇軾”的筆意。從行書條幅陸游詩《臨安春雨初霽》中看,他師承米芾,整體上透射出米書的剛健之氣。其線條在率意中不乏精微,于蕭散處更顯遒勁;提按有致,使轉分明,具有很強的節奏感。其書錄唐人李賀《楊生春花紫石硯歌》條幅,胎息于米芾,在探得米家筆法的同時,又輔以自家性情,筆下意趣橫生,俊逸瀟灑。
書意,乃書者的藝術靈魂,書者的思想境界。東坡論書云“氣血骨肉并重”,邵鑫深得其妙旨,恰到好處地將筆下的線條錘煉的風腴而不肥碩,清癯而不瘦弱,他將蘇軾的厚重,欹側,巧妙地凝練、融合在作品中,并流露出其學識、修養與情感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他也十分關注當今書壇的行書創作走向,吸收那些國展上經常拿獎的行書高手的作品的長處,為我所用。“集眾長而獨運”,與時代合拍,正如孫過庭所言“古不乖時,今不同弊”。
邵鑫的隸書以漢隸為宗,取法高古,據我了解,他幾乎臨遍了漢代隸書碑帖,取其精華,整合分析,以質樸無華的面貌出現。從他的作品中我們看到的是拙樸中見秀美,端正中顯生動。窺其用筆、結構,都有自己獨到之處。不講求點畫圭角變化,不追求體態的嫵媚多姿,而是強調內在厚重古拙。在隸書中摻以簡書筆意,充分體現了筆下情感的豐富變化,予隸書以新的內涵。
讀完他的近期力作,我感到,邵鑫雖然在書法藝術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他心態平和,從不自矜,總是以“學如春冰積不高”的態度對待自己,這在當代青年書家中是不多見的。邵鑫在書法上的成績,固然和他天姿才情分不開,但我以為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他正確的學書觀和良好的心態以及積極進取的精神。在這種精神下所創作的作品怎能不“一日有一日之境界”呢。
相信邵鑫的書法創作之路會越走越寬。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