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成氣候的老珠收藏
漸成氣候的老珠收藏
漸成氣候的老珠收藏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珠”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一直被人們珍視為貼身之物。如今,它們不僅成為人們生活中最主要的飾品,而且還成為一種收藏文化的象征,其市場價值也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
在人類早期的發展中,珠子一直采用各類天然材質。而隨著人類文明的形成與演變,人類制造、創新的能力不斷增強,從而制作出各種新材質的珠子,例如陶及金屬珠等。古往今來,老珠的材質主要有石質礦物、自然生物的牙、骨、爪、貝、角、木、金屬、陶瓷、果核、琉璃等等。
珠子在人類世界中扮演著許多重要的角色,既可充當置換貨物的錢幣,也曾是身份地位的象征,甚至還有宗教信仰的作用。而珠子作為裝飾用的藝術品更是深入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老珠分布十分廣闊,有些老珠能遠播異地,并演變成新的品種。以古文物的記錄,珠子涉及的主要地域及朝代包括埃及、西亞、地中海區域、希臘、羅馬、腓尼基(今以色列)、歐洲及南亞(以印尼為主)、印度、日本。
各式老珠,價值不一?,F以時間區段闡述老珠的價值。首先看看那些“無價”的珠文物。距今4000年前取材天然質料的古珠被列入“無價”的珠品。這類珠子多半不合宜于賞玩、佩帶。其次,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15世紀,因冶金工藝的日益成熟,珠的家族中也加入了金屬珠成員。這段時間琉璃制造生產的發展,使琉璃珠不但趨于多樣精美,而且也開始成為珠類的主流。其間,不同的文化特色、主導社會思維的宗教力量等均呈現于各色老珠中。而這一期間老珠在國際市場中,無論通過拍賣或古珠交易,都是屬于變價的珠寶。如腓尼基的人頭珠、羅馬的人面珠和馬賽克珠、中國的戰國珠等,一般藏家或資深玩家若有緣遇見,是不會放過機會,并會以合理的價格購藏的。因為它們不僅增加了藏家收藏水平的深度,而且還具有保值、增值的功能。
公元16世紀至19世紀的老珠是如今國際市場上最主要的交易對象。因為這段時間里,老珠除了延續天然材質制造外,還具備了更高的工藝水平。此外,社會進入工業發展的新階段,再加上海上貿易的暢通,從而形成了全球商機,這也促使了珠飾市場的擴大。尤其在歐洲,那些為了換取非洲物產及奴隸的“貿易珠”被大量制造(當然它們仍是手工藝品)而輸往非洲,且融入當地傳統文化中而成為了當地人們的重要配飾。
19世紀后,當非洲也開始融入整個世界貿易后,那些在非洲“尚存殘余”的貿易珠也漸漸“回流”到全球市場。如此,藏家們也才有幸購藏。經過這些年市場的消化,那些品相完整、造型特殊的貿易珠的價格也步步高升。
此外,這一時期還有很多不同地區(如印尼、泰國、緬甸、日本等國家)、不同材質(珊瑚、瑪瑙、琉璃蜜蠟、金、銀等)老珠是不容藏家錯失的。這些老珠,我們可通過古珠寶店、展覽會、專業經銷商、拍賣會、各地集市等途徑購買、珍藏。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