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市場健康發展 下功夫治理和規范書畫市場
促進市場健康發展 下功夫治理和規范書畫市場
促進市場健康發展 下功夫治理和規范書畫市場
書畫市場正呈現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這是眾所認同的事實。但是,另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這個市場制假賣假久治不絕。因此,相關人士都在關心這樣一個問題,書畫市場制假賣假現象何時能得到有效治理,怎樣促進這個市場的健康發展?
建立產、銷、藏暢通的渠道
書畫造假的目標主要是高端市場上的名家作品。這些價格昂貴的作品的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數量都是有限的。在一個成熟而講信譽的市場里,作為畫家,其畫作投放市場有相對固定的渠道,一般都是通過自己的簽約畫廊推出自己的作品。畫家和畫廊之間,保持著一種互相信任和互相依存的關系。而畫廊以自己的經營能力和信譽,既吸引畫家把自己的作品拿出來,同時又和收藏者保持著互相信任的密切聯系。
高端市場上的消費者中,應該有相當大的比例是熱愛藝術,既有投資能力,又有鑒賞水平的收藏家。這些收藏家有自己信任的畫廊,有收藏計劃和方向,也有自己喜歡的畫家。善于利用市場的畫家,誠實守信洞悉市場行情的畫廊,熱愛藝術有投資和鑒賞能力的收藏家,三者共同維持著書畫市場的生態平衡。在這樣的環境下,假畫是很難泛濫成災的。
這三者之間最關鍵的經營者起著橋梁的作用,而目前問題最多的也正是經營者。由于經營者缺少信譽,不少買家寧可花更多的錢到拍賣會上競買,也不從畫廊買畫;一些畫家不到畫廊賣畫,而寧可買臺點鈔機自己在家里收現金。
上述三者的成熟程度,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書畫市場與健康發展的距離。
如果仔細觀察一下市場,就會發現情況正在起變化。不少畫家開始有了自己的簽約畫廊和經紀人。而講究信譽,有自己固定的簽約畫家和買家的畫廊也多了起來。最重要的是,不少畫廊嘗到了講信譽的甜頭,他們開始發現信譽帶來的效益不比造假賣假差。今年“3·15”期間,北京最著名的收藏品市場北京古玩城書畫城大張旗鼓地舉辦了一次書畫打假保真活動。這樣的活動在這樣的市場里面舉辦,實際上是這里的商家感受到信譽重要性和嘗到講信譽甜頭的表現。據了解,在這里獲得良好效益的,正是那些講求信譽、決不賣假的商家。
把復制品從制假中區分開來
書畫市場假貨充斥,很大程度上是名家作品復制品大量流入給人們造成的印象。由于藝術品收藏和藝術復制品消費混合在一個市場平臺,沒有一個制度上的界定,消費者只能憑常識來區別。
喜愛名家作品的人多,買得起的人少,這就給復制品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事實上,沒有人會天真到以為花200元能買一幅唐伯虎的仕女圖,花150元能買一幅鄭板橋的竹子,100元能買一幅齊白石的蝦或徐悲鴻的奔馬。對于這些復制品,買家和賣家都心照不宣,沒有人當真。問題在于,如何在保護知識產權和消費者權益的前提下,對于書畫復制品的生產和經營進行規范和管理,給消費者一個明白的消費,給藝術復制品一個清白的身份。
藝術復制品是一個新的經濟領域,不僅可以拉動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滿足普通消費者的消費需求,甚至好的、限量生產的復制品也有收藏價值。當務之急是要制定相應的法律規范,使之依法健康發展。
由此可見,建立起良好的市場制度,并使其細分化、規范化,才能真正實現書畫市場的健康發展。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