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書畫篆刻搶眼六月拍壇
齊白石書畫篆刻搶眼六月拍壇
齊白石書畫篆刻搶眼六月拍壇
即將于6月2日至3日在北京亞洲大酒店舉槌的北京匡時春季藝術品拍賣會,千余件拍品頗有看頭。本次拍賣囊括了中國油畫雕塑、中國書法篆刻、齊白石書畫篆刻、中國古代近現代繪畫、古代佛教藝術品及古代瓷玉工藝品6大專場。其中,為紀念齊白石逝世50周年而特別推出的齊白石書畫篆刻專場尤其引人注目。
書畫篆刻各有看頭
據了解,今年是齊白石逝世50周年,北京匡時從1年前就著手準備齊白石書畫篆刻專場的拍賣,一批久未在市場露面的白石精品將從書畫印多個方面展現齊白石精湛的藝術成就。其中,為日本友人在日本產的色紙上所作的一組《雜畫短箋》充分表現了齊白石驚人的筆墨駕馭能力。蝦、蟹、雛雞、蟋蟀、小魚,墨分五色,濃淡分明,絲毫不受紙性所囿,充分展現了大師千錘百煉而成的精湛筆墨與“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傳神境地。另一幅《棉花圖》為5尺大幅,作于1949年,應時任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主任葉淺予的邀請而創作。齊白石一生創作花卉眾多,而畫棉花卻是絕無僅有。畫面上是一簇正在盛開的棉花,白色棉桃采用留白畫法,用純墨畫葉,由于黑白對比強烈,作品極具視覺張力。幾株綻放的棉花,足以讓人感受到豐收的溫暖。落款也不同尋常,老筆紛披,字大如拳,幾乎占據了畫面的一半,如此大膽構圖,真是非白石老人不可。
眾所周知,白石山水因其作品稀少,風格卓絕為世人所貴。此次付拍的一件大約60歲時為日本友人所畫的《千帆競渡》無論格式還是畫面都十分罕見,高半尺余,寬約4尺的橫幅中滄海茫茫,帆影片片,全以水墨寫就,不著半點顏色,氣韻生動,奪人心魄。
書法拍品中,一件白石老人79歲時所作篆書對聯“太和保元氣,景行在高山”樸拙酣暢、如錐劃沙,蕩氣回腸之勢撲面而來。另一幅行書從內容上看應是晚年自作詩,文中表現了老人隨緣而遇、樂天安命的人生態度,其時,他的行書已經形成了以李北海體勢、鄭板橋筆意為骨脈的齊家樣式。
齊白石的篆刻被老人自詡為“四絕”之首。此次拍賣將有其上世紀20年代初至40年代末近30年中,為海上巨賈陸稚雅所刻的70多方印章首次面世,也是本年度春拍的一大亮點。“青草池邊處處蛙”中“蛙”字以畫入印,情趣陡生。“我之大成”、“梅花手段造化神功”、與米襄陽同癖于斯”、浮生無一日不畫”等作品刀法犀利、布局險象環生,藝術水平之高,堪稱篆刻史上的典范之作。錢君陶先生生前曾多次前往藏家處觀摩這批印章,并為之題詞“石跡耿千秋”。
油畫雕塑主推后八九
此次匡時春拍油畫雕塑專場繼續以藝術史為脈絡梳理中國當代藝術,并從“后八九”上溯至“八五新潮”以至“星星美展”,本場拍賣以黃銳、馬德升、王克平、嚴力等星星美展藝術家打頭陣,別具深意。
“后八九”版塊中的明星藝術家以早期作品為特色,谷文達、徐冰、王廣義、毛旭輝、葉永青、周春芽、丁方、何森等人皆有市場罕見的早期作品上拍。其中,數件曾梵志早期作品是本場最大的亮點。曾梵志1994年所作《人體·狀態》為其表現主義時期的杰作,畫中被剝離了皮肉的軀體充滿強烈的震撼,手槍狀的姿態指向遠方,是畫家對當時特殊社會現實和自身生存狀態的表述。在同一年,曾梵志開始了后來為他贏得巨大聲譽的面具系列創作。本場上拍曾梵志1998年所創作的《面具》即為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
年輕的當代藝術家中,尹朝陽3幅作品各具特色,其中畫家作于2004年的尺幅為2米×3米巨制《無題》多次參展,在《尹朝陽·烏托邦》和《經過·毛澤東》等畫集中皆有收錄,是尹朝陽的名作。
影像版塊中,郎靜山、洪磊、韓磊、王寧德、馬六明、倉鑫等人的作品,皆為市場熱門。值得一提的是顧德新《捏肉》圖片系首次上拍,在2004年里昂舉辦的《里里外外——中國當代藝術展》中,此作曾被制成大幅海報懸掛于展場。
此外,早期油畫部分有徐悲鴻女弟子張英1936年作《自畫像》、余本1951年作《帆》、馮法祀1979年作《女人體》等上拍,皆為流傳有緒,多次出版展出的佳作。
明清佛像再戰拍場
北京匡時繼去年秋拍佛像專場告捷之后,一直積極籌劃此季的“菩提妙相——古代佛教文物”專場拍賣,并于不久前舉行了巡展,所到之處皆引起了極大的關注。此次春拍推出的180余件佛教文物拍品以藏傳金銅佛像為主體,引人注目的是22尊明清宮廷金銅造像。在3尊明代永樂、宣德朝金銅佛像中,以明永樂銅鎏金觀世音菩薩像和明宣德銅鎏金無量壽佛像最為亮眼。尤其是前者作正觀音形。尊像方面闊額,修眉細目,寂靜慈祥。頭戴寶冠,繒帶束發。袒露的上軀披搭帛帶,裙裳之上鑄刻精細的花卉紋樣,周身佩飾瓔珞、手鐲、臂釧、腳鐲等,身側芬陀利花莊嚴左右。造像底座為雙層仰覆蓮臺,蓮瓣細長飽滿,頂端勾卷,蓮座上層略小于覆蓮部分,增添整體莊重之感,上下各有一周連珠紋飾。“大明永樂年施”細字楷書款陰刻于臺面前部正中部位,整體氣度兼備宗教神圣氣韻與皇家王者氣派,堪稱精品。
12尊清宮“六品佛樓”散佚佛像在巡展時引起了藏家的濃郁興致。這些清宮佛像均以紅銅鑄造,采用“燒古(銅色)見肉泥金”、“發頂掃青”的裝飾模式,坐、立、飛舞,形態各異。蓮座正面鑄有“大清乾隆年敬造”楷書陽識,并鐫刻佛名,背面還刻有部屬品名,規格從12.5厘米至20厘米不等,品相基本完好,具有較高的宗教價值、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此外,本次拍賣還將有趙孟兆頁《書札六貼》、文征明《行書七律》、黃賓虹《富春紀游手卷》以及多件明清宮廷御制瓷器與藏家見面,值得關注。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