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蔣海梅
阿蒙霍特普一世法老的小雕像
埃及新王朝,19王朝,約公無前功盡棄2000
德爾麥迪那出土
作為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為期兩年的基本陳列——《偉大的世界文明》是我國第一個以世界文明為主題的大型綜合展。該展覽涵蓋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印度、美洲、希臘和羅馬文明六大部分,基本覆蓋中華文明以外的人類早期古代文明的主要類型。展品有雕塑、青銅器、壁畫、陶器、珠寶等,自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18世紀的文化珍品中不乏世界頂級瑰寶。對任何一個民族來說,了解自己的最好方法是認識其他民族。這項由中國、美國、意大利3個國家的政府支持、歐美14家著名博物館共同舉辦的大型展覽,是中國展覽史上規(guī)模和展期均鮮有的重大展覽,無疑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的又一枚豐碩成果。
跨越4800年的各具代表性的328件文物首次亮相北京,薈萃世紀壇。中國觀眾無須步出國門,就可同時觀賞世界各地古代先民們創(chuàng)造的文化瑰寶,感受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多樣性。該展對促進不同文明間的對話、交流、理解和借鑒,促進各種文明和平共處、取長補短、共同發(fā)展,是一項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對于提高我國民眾文化素質(zhì)亦有重要意義。走向世界,需要了解世界;走向未來,需要了解昨天。文明是人類進步的產(chǎn)物,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是社會發(fā)展、人類進步的動力。與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融合,始終是中華文明發(fā)展的主流。國際化進程中的中國民眾,更需要這樣的精神理念和具體行動。
《偉大的世界文明》展的設計與多媒體技術結合,兼具現(xiàn)代感、藝術感的展陳是傳統(tǒng)與時代結合的典范。展廳墻壁噴繪的黑白色調(diào)的背景照片,將觀眾帶入數(shù)千年前的歷史氛圍,為人們開啟一扇通往古代世界文明之門。
神秘的古埃及文明:尼羅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古埃及人最重要的理想是尋求和諧與實踐永恒。神與人的關系是和諧的,人與社會的關系也是和諧的。古埃及文明部分展出的36件(組)文物均來自意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展品反映古埃及人對石材的偏愛,“埃及人是在巖石上砍鑿出他們的藝術的”。這些展品凝聚著對自然的敬畏、對永恒來世的向往。古埃及人認為,生命就像日出日落一樣循環(huán)往復,隔著地平線,人間與冥界在對稱中共存共生。在古埃及人精心準備的來世生活中,我們看到一種追求永恒的夢想。古埃及人留下的豐富遺產(chǎn)中,金字塔、木乃伊、象形文字、神廟、畫棺、隨葬俑等……都是追逐這個夢想的痕跡。約公元前1200年前的阿蒙霍特普一世法老小雕像,那文雅英俊的臉龐,輪廓分明,鼻子高挺,微笑中帶一種純真而縹緲的眼神。約公元前650年的孔蘇迪蘇女祭司木棺蓋,是埃及文明對生命繼續(xù)和永恒的思考。這是埃及文明顯著的特點,所有的東西都與死者有關,而在羅馬文明中,人們卻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物品與活著的人有關。埃及人對死亡高度關注,死亡只是新生命的過渡階段,生命可以穿越死亡的門檻。
失落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美索不達米亞,又稱兩河流域,即幼發(fā)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是世界文明最早起源的地區(qū)。人類生活的許多內(nèi)容——主要勞動生產(chǎn)部門如農(nóng)業(yè)、畜牧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各種文化要素如楔形文字、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學校教育、宗教信仰等——都可在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中發(fā)現(xiàn)源頭。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發(fā)端蘇美爾文明。公元前4500年左右,灌溉農(nóng)業(yè)在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地區(qū)興起,不久城市出現(xiàn);公元前9~6世紀,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達到鼎盛。此后的2000年,法典老了,花園塌了,波斯人來了,馬其頓人來了,阿拉伯人來了,土耳其人來了……該部分展出的48件(組)文物均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與人類學博物館。銅合金制作的捻角山羊頭像顯示,那個時代的動物造型便已非常抽象和概括,甚至讓人有種時代的錯覺,好像一個現(xiàn)代的作品。裝飾風格極盡簡單但極其精美,烏爾出土的東西曾經(jīng)迷倒眾人。這些傳說中的珍寶不斷地提醒人們,當時的烏爾是何其的繁榮。這片人類最早進入法制文明的土地,其核心區(qū)在今天的伊拉克、伊朗西部、敘利亞地區(qū)。在數(shù)千年的發(fā)展和積淀中,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也深刻地影響著后來的猶太文明、波斯文明、希臘羅馬文明、基督教文明和伊斯蘭阿拉伯文明。
獨特的印度文明: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早在舊石器時代,原始人類即開始在印度生活。公元前3500年前后,農(nóng)業(yè)文明遍布印度河平原。公元前2500年前后,印度河流域出現(xiàn)高度發(fā)達的城市文明,先民開始使用文字。公元前6世紀,各種哲學流派和社會學說并起紛呈,佛教和耆那教應運而生。公元前3世紀,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成為印度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tǒng)的專制帝國。公元3~6世紀的笈多王朝時期,是印度古代文明發(fā)展的黃金時代,科學、文學、藝術等許多領域均取得非凡的成就。該部分共展出的35件(組)文物分別來自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費城藝術博物館和意大利羅馬東方藝術博物館。印度古代文明最顯著的特色是其宗教性。歷史上,宗教一直是人們精神生活的中心。印度教、佛教和伊斯蘭教在印度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化,構成印度文明的三大板塊。印度文明在世界文明體系中占有極其重要和獨特的地位。古印度人創(chuàng)造了眾多傳世的佛造像,用堅硬的青銅鑄造的手持弓箭的英雄羅摩之弟拉克什曼納像,一只膝蓋微曲、臀部微擺、姿態(tài)優(yōu)雅的烏瑪青銅像,還有悠閑地吹著笛子的牧童克里希納雕塑,半女之主濕婆雕塑……無不凝聚東方的智慧,散發(fā)藝術的魅力。古代異域文明中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是印度文明。
 |
|
| 孔蘇迪蘇女祭祀木棺蓋 第25王朝晚期約公元前650年埃及底比斯出土意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收藏 |
|
來自叢林的美洲文明:美洲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美洲古代文明大致分3個時期:前古典時期(公元前2000年左右至公元250年左右),古典時期(公元250年左右至900年左右),后古典時期(公元900年左右至1500年左右)。形成3個主要文明中心:古代瑪雅文明、古代阿茲特克文明、古代印卡文明。古代美洲人以其特有的勤勞和智慧,創(chuàng)造出發(fā)達的農(nóng)業(yè)、數(shù)學、歷法、天文學和象形文字;在沒有金屬工具和畜力車輛的情況下,于莽莽叢林深處建造起宏偉的石砌“金字塔”、巨型石碑和大量城市建筑;由瑪雅人培育的玉米、豆類、南瓜、馬鈴薯、棉花、龍舌蘭等許多重要農(nóng)作物,傳播世界,福澤四方,為人類文明做出獨特的貢獻。在冶煉澆鑄、紡織制陶、天文歷法、外科醫(yī)術、文學音樂等諸多領域,美洲人均成就杰出。該部分共展出45件(組)文物,均來自美國寶爾文化藝術博物館。顯然,由于某種自然原因,美洲文明突然湮沒,消失在叢林中。他們是誰?他們來自何方?他們又都到哪里去了?他們的腳印消失在何處?他們的身影飄逝于何時?古代美洲人渴求打通現(xiàn)實的人和神之間的溝通。美洲文明在很多方面創(chuàng)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跡。只有保存下的那些石制品、燒陶制品、貝殼或玉器等,無言地訴說著美洲古代文明曾經(jīng)的輝煌。
生氣勃勃的古希臘文明:愛琴海是古希臘文明的搖籃。古希臘文明首先在克里特島發(fā)展,爾后的邁錫尼文明吸收克里特文明成就,在經(jīng)濟、文化、生產(chǎn)技術等方面達到新的繁榮。著名的特洛伊戰(zhàn)爭結束后,邁錫尼文明衰落。希臘社會在經(jīng)歷了一段歷史倒退后,繼而進入主要以雅典為中心的新的文明發(fā)展期,取得前所未有的輝煌,成為古希臘文明發(fā)展的古典時期。公元前4世紀后期,希臘被新崛起的馬其頓征服。亞歷山大東征促進了東西方經(jīng)濟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古希臘文明進入“希臘化”時期,在東方各國文明的的影響下,在更為廣泛的范圍內(nèi)得到新的發(fā)展。古希臘作為一個文明古國,曾在科技、數(shù)學、醫(yī)學、哲學、文學、戲劇、雕塑、繪畫、建筑等方面做出巨大貢獻,成為歐洲文明的搖籃。
古希臘文明始終為人贊嘆,希臘美的極致狀態(tài)是美到非常非常高貴、非常非常典雅的程度,但仍然是非常非常地親切,高貴的美和親切的美有機地結合一起。同時把美的情緒和憂傷的情緒一起傳達給人們。希臘的美不是非常奇怪的美,希臘哲人推崇人類,勸諭人們認識自己:“人啊,認識你自己!”希臘文明實際上是以人為尺度進行的表達,人與神是同一個形態(tài)。神也被賦予其人性的種種表現(xiàn),或完全是人本身的面貌,宙斯或雅典娜都具有人的形態(tài),甚至具有人的很多弱點。希臘的藝術,實際來自于人的真情實感,這就是現(xiàn)代人看到的來自希臘那個地域和時代的作品,哪怕第一次也會怦然心動并被其迷倒。這次來展的80件(組)展品中很多雕像,這些人物的臉上洋溢一種笑容,一種淡淡的笑容,被人們美妙地形容為“古風的微笑”。這種感受與參觀其他文明的感受不同,它讓人更多地聯(lián)想到現(xiàn)實中人的美好。希臘文明永遠是一個以人為主要形象進行表現(xiàn)的文明。健康是希臘文明的宗教。古代希臘人追求人的雙重健康:智力的健康和肢體的健康,這是他們有關人的完整理想。希臘的人體雕塑至今仍是人類形體美不可企及的標本。
輝煌的古羅馬文明:古羅馬文明起源于意大利中部臺伯河入海處。相傳,古羅馬城建于公元前753年,后逐漸強大并征服其周圍地區(qū)乃至整個意大利半島和地中海周圍廣大地區(qū)。古代羅馬在建立和統(tǒng)治龐大國家的過程中,囊括和吸收了先前的各古代文明的成就,并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強大文明。古代羅馬在其發(fā)展中,建立了復雜的國家管理系統(tǒng)和詳密的法律體系,在軍事戰(zhàn)略、作戰(zhàn)技術和戰(zhàn)爭機械等方面有不少創(chuàng)新建樹。它在農(nóng)業(yè)科學、數(shù)學、物理學、天文學、醫(yī)學等方面都有很大成就,在文學、史學、雕塑、繪畫、建筑技術,包括道路建筑、城市輸水工程、廣場、廟宇、凱旋門、紀念碑、浴堂等方面,都留下許多宏偉遺跡。羅馬人對希臘文明的崇拜五體投地,古代希臘許多杰出的藝術作品正是靠羅馬復制而流傳后世。精美絕倫的雕像藝術品如身著閱兵式專用軍裝的古羅馬特拉伊亞諾皇帝塑像,身著胸甲及披風、隨身佩劍、腳蹬君主及社會高層人士的高筒靴,煞是威武。而來自龐貝的公元1世紀的維納斯塑像,則展示了柔美的一面。這件塑像表現(xiàn)的是“純潔的納斯”,剛剛出浴的女神尚未披上浴巾,倚在一個大花瓶上,她波浪般的頭發(fā)纖細而卷曲,頭頂和后腦各打了一個很大的發(fā)髻,發(fā)髻中的那縷秀發(fā)一直披到肩上,充滿了浪漫氣息。
當您徜徉于展廳中,您會看到文字的發(fā)展,村莊與城市的誕生以及王朝的發(fā)展,進而為古老歲月中文明的邁進而感慨。這個展覽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個世界。不同的文明以其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特點在回答一些非常重要的問題,在他們看來是最重要的問題。埃及文明是生命形態(tài)的思考,兩河流域文明是普遍的熱愛生活的裝飾,印度文明是宗教的敘述語匯,美洲文明是動物形式的崇拜,希臘文明是完美形式的渴望,羅馬文明是仰慕古希臘,彰現(xiàn)世俗性。《偉大的世界文明》展示的無疑是古代世界文明的結晶,然而文明決不只屬于人類的過去,它也是當代生活的一部分,是我們現(xiàn)代社會的基礎。對于人類過去的認識,包括我們自身發(fā)展歷程的反思,反映出我們看待現(xiàn)實的心態(tài)。對世界其它文明的理解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在科學技術迅速發(fā)展和經(jīng)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人類需要對各自文明發(fā)展的多元性和獨特性有清醒的認識。建設一個和平進步繁榮昌盛的社會,我們不僅需要知曉中華文明的輝煌歷史,也需要探討、學習和借鑒其他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以進一步繼承、豐富和發(fā)展自己的文明。《偉大的世界文明》是世界藝術館自《意大利文藝復興藝術》和《從莫奈到畢加索》之后又一重要展覽。正如該展總策劃王立梅館長所說的那樣:“這些珍貴的文物猶如一粒粒熠熠生輝的珍珠,鑲嵌在世界文明藝術的歷史星空中,見證了人類數(shù)千年的偉大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參觀這個展覽,如同翻開一部巨著,觀眾被引領著穿越歷史時空,去探索,去了解,去感受世界各民族的文明進程和藝術魅力。在人類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尋覓和了解人類的文明發(fā)展史,從異彩紛呈的世界文明藝術中獲得新的啟迪。”
 |
墨西哥諾皮洛阿一馬約伊特,南韋拉克魯斯
古典晚期約公元年
燒陶彩繪高 29cm 寬 20cm 厚 9cm
寶爾文化藝術博物館藏 維納斯塑像
公元一世紀(公元79年前)
白色大理石 出土于龐培
高 203cm 底面積 70×58cm
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藏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wǎng)”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nèi)容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