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樂村牡丹畫創作第一村
平樂村牡丹畫創作第一村
平樂村牡丹畫創作第一村
洛陽市孟津縣平樂鎮平樂村地處漢魏故城遺址,文化積淀深厚。全村有6200人,專業牡丹畫家120人,牡丹畫愛好者300余人,被譽為“農民牡丹畫創作第一村”。
郭泰安是該村的“牡丹王子”,也是第一個畫牡丹畫走向市場的人,現為平樂牡丹書畫院名譽院長。1983年4月,洛陽市首屆牡丹花會開幕,從小喜愛書畫的郭泰安徜徉在牡丹花叢中,雍榮華貴的牡丹花激起了他久遠的愛好,時年他44歲,在平樂小學當教師,受郭祝山先生的影響,開始探索畫牡丹畫開辟市場之路。郭泰安的牡丹畫一經問世,便得到了廣大客戶和經銷商的歡迎,登門求購者紛至沓來,他的牡丹畫作品遠銷西安、上海、香港以及新家坡、日本等地,經濟收入逐年提高,成為靠書畫作品致富的專業戶。
郭泰安的牡丹畫在平樂村打響了第一炮,村里一大批喜愛書畫的朋友紛紛登門請教,相互傳遞信息。村民們放下鋤頭,拿起筆桿畫起畫來,短短幾年間便涌現出一大批農民牡丹畫畫家,有的年逾花甲,有的是弱冠少年,有的業余繪畫,有的已成為“書畫專業戶”。
郭西凡今年62歲,曾經是平樂村的黨支部書記。他的書畫功底十分了得,書法真草隸篆皆能,山水、花鳥、人物俱佳,精于牡丹神韻,主張雅俗共賞的藝術風格。郭西凡說,家里人都說他笨,村里那么多畫牡丹的,都多多少少掙了錢,唯有他,至今也沒見到掙幾個錢。但郭西凡并不介意,他不滿意的書畫作品寧可撕掉也不輕易示人。他多次參加全國、省、市、書畫大展并獲獎,現為平樂牡丹書畫院院長。
郭肖偉今年56歲,原來在縣劇團工作,現為平樂牡丹書畫院副院長。他的商業意識也許在這幾位農民書畫家中是最強的。他介紹說,他早年就將大量的牡丹畫“販運”到北京、上海、西安、廣州、深圳等大城市,也去過新疆、甘肅等地,當時價錢不錯,賺了一些錢,但并沒有像傳說的那樣,收集大量的畫,用秤稱了去賣。現在,郭肖偉在洛陽市老城區開有店鋪,集創作、賣畫、教學于一體,生意還算不錯。
郭泰森今年48歲,其作品在洛陽已小有名氣,是中國畫花鳥學會會員,現為平樂書畫院副院長。他的牡丹畫色彩艷麗、層次分明,很受市場歡迎。郭泰森1992年任村辦帆布廠車間主任后,“以畫為媒,廣交朋友”,贈送出去180多幅牡丹畫,對廠里的業務起到了促進作用,許多人慕名到平樂村來做生意。現在,郭泰森的牡丹畫也是“有價”的了,“免費贈送”難得一遇。
平樂村書畫大軍中年齡最大的七八十歲,最小的年僅十來歲。這些農民畫家們年收入一般在2萬~3萬元,收入高的達一二十萬元。他們現在也收了不少徒弟,其中有來自黑龍江、陜西、山西、湖北等地的大學生,也有下崗職工。
農民畫牡丹,花開別樣紅。這些年,平樂村靠牡丹畫不僅繪出了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線,而且還繪出了一條致富路。現在,平樂村已經形成書畫、裝裱一條龍的服務體系,有專業畫家30多名,繪畫愛好者200多人,每年可創作牡丹畫8萬多幅,年創收500多萬元。這些農民所作的書畫作品大多流往當地和魯、陜、晉等地的旅游精品商店等,有些還漂洋過海,被日本、美國、東南亞等國愛好者收藏。
采訪中,該鎮黨委書記欒宏偉說:平樂村農民牡丹畫發展前景廣闊,一方面是受洛陽市政府打造洛陽牡丹大品牌的大氣候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平樂村牡丹繪畫隊伍逐年壯大,一批年輕人也開始走上書畫創作之路,為平樂村農民牡丹畫的發展營造了一個更加優越的發展環境。現在,鎮黨委、鎮政府正在積極引導平樂村牡丹畫形成組織、形成產業,使“牡丹畫創作第一村”叫響全國。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