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精品走勢趨高,漸顯收藏潛力
翡翠精品走勢趨高,漸顯收藏潛力
翡翠精品走勢趨高,漸顯收藏潛力
翡翠,最早得名于一種美麗的鳥,雄性呈艷紅色,稱為翡鳥,雌性呈艷綠色,稱為翠鳥。
翡翠是公認的世界級珠寶,全球90%以上的原料在緬甸帕敢山區出產,俄羅斯、美國、危地馬拉等國家也產翡翠,不過這些國家所產的翡翠都因達不到寶石級別而價值不高。清朝時期翡翠進入中國,在當時就受到皇家貴族追捧,其工藝在當時就達到鼎盛。
翡翠歷來都作為珠寶拍賣中的重頭戲,無論蘇富比和佳士得兩大巨頭藝術品拍賣,還是中國嘉德等國內大拍賣行也都紛紛舉辦珠寶專場。由于原料近年來大量挖掘,原材料獲得越來越難,價格大幅度增長,精品走勢趨高,交易越發火熱。
目前,翡翠中的精品,單件價格達到10萬元以上的,年增長速度可達到40%到50%;單件價格在1萬到10萬元之間的,年增長速度可以達到20%到30%;而1萬元以下的,增長幅度較小,收藏價值也不是很高。
早在1985年11月蘇富比一次極具代表性的拍賣會上,翡翠首次脫離中國工藝品項目,而獨立成為專場。
1999年香港佳士得一翡翠手鐲以1800多萬元成交。2000香港蘇富比春拍晚清一件翡翠饕餮紋獸足雙耳瑞獅紐蓋方鼎以564多萬元成交。2006香港佳士得秋拍“瑰麗珠寶與翡翠首飾”專場總成交額32080.539萬元,成交率79%;一翡翠項鏈以2387萬元成交。從近期拍賣市場上看,2007香港蘇富比春拍,“瑰麗珠寶與翡翠首飾”專場拍出了24078.782萬元和60%的成交率。
在大陸市場,中國嘉德2005年上拍的一件高3.8厘米、寬1.4厘米、厚0.9厘米的滿綠瑞獅鈕章掛件,通體碧綠,翠色陽俏,質地非常細膩,透明度很好,接近于所謂的“冰種”翡翠,最后以30.8萬元成功易主。北京中鴻信2005春拍上一翡翠原石重約500公斤,以8800萬元成交;2006秋拍,珠寶翡翠總成交額1109.35萬元,成交率63%。上海壹信舉行的2005上海之夏翡翠拍賣會上,一件如意翡翠以3300萬元成交,創造了內地拍賣的最高價。北京保利2006春拍一翡翠珠鏈套裝以1815萬元成交。
翡翠雖然產自緬甸,但我們可以看到其主要市場卻在中國。緬甸有90%的翡翠原料被中國內地買家買走,80%的原材料在中國內地加工銷售,我國翡翠銷量每年以20%—30%的速度在增長,成了世界最大的翡翠市場。香港貿易發展局3月9日公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未來幾年,我國內地將成為全球重要的珠寶消費市場。2006年末,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對中國內地翡翠業進行了歲末盤點。據統計,內地市場銷售額達100億元人民幣,全行業共加工生產各類翡翠雕件、掛件、手鐲、鑲嵌首飾等約200萬件,約占國內珠寶玉石首飾總銷售額的7.5%。
翡翠由于其產地的惟一性、成礦的復雜性、產量的不確定性,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國內開展翡翠玉石的專場拍賣不過五六年的時間,但市場價格正處在初期的攀升階段,參與的客戶群體也呈穩步增長態勢,投資回報率大致在16%—21%。
翡翠作為世界級珠寶,精品走勢趨高,漸顯收藏潛力,投資潛力巨大。同時,翡翠品質高低,可通過權威機構的儀器檢測,天然或人造一目了然,買到贗品的可能性相對較低,但仍不可掉以輕心,對于質地、成色仍需用心研習對比。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