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投資沒有“一夜暴富”的神話
藝術品投資沒有“一夜暴富”的神話
藝術品投資沒有“一夜暴富”的神話
時間:2007-05-19 08:44:00 來源:東方網-文匯報
收藏
>藝術品投資沒有“一夜暴富”的神話
藝術品投資市場發展迅猛
黃金周前一個月,全國17場藝術品小拍紛紛露面;黃金周后兩個月,全國48場大拍洶涌而來,甚至將出現一天6場大拍同時進行的盛況,書畫、陶瓷、古籍、玉器、家具、錢幣……令人目不暇接的拍品將令黃金周后的5月、6月成為“藝術品月”。
正所謂“盛世收寶”,近年來,藝術品收藏熱帶動了拍賣熱,藝術品的升值空間由此被打開,加入到“拍寶”、“藏寶”隊伍中來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是,藝術品投資不能指望“一夜暴富”,對個人的鑒賞能力也有著較高的要求,記者日前就藝術品拍賣和收藏中的一些問題采訪了青蓮閣拍賣公司。
“藏寶”價值上升提速
記者了解到,2000年以來,各個品種的藝術品拍賣價格都呈現了上升態勢,漲幅至少100%。在藝術品拍賣業中浸淫了20余年的姚永康告訴記者,國內宏觀經濟向好和百姓錢袋子的“豐滿”,為藝術品升值提供了扎實的基礎。
目前,上海市場藝術品拍賣的年成交額已經達到了10—20億元,而且,只要是“真跡、珍品、名品”,一定還會有更廣闊的升值空間。以中國書畫為例,成交額大多靠名家精品拉動。如2004年對中國嘉德、北京翰海、中貿圣佳、北京華辰、上海敬華、上海朵云軒六家大型拍賣公司的統計顯示:全年成交23424件,成交總額30.9億元,其中單件成交額超過百萬元的僅有376件,成交額卻高達12.8億元——從比例上來說,高價位的精品數量上僅占總數的1.6%,但成交額卻占到成交總額的41.4%。
不要指望“一夜暴富”
藝術品投資的升值空間雖然已經打開,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靠收藏藝術品“一夜暴富”。姚永康告訴記者,目前藝術品拍賣市場的主要人群有四類:收藏投資、買賣投機、送人和住宅、辦公室的裝飾。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的投機人群,對藝術品的濃厚興趣是出于經濟嗅覺,參與藝術品交易的目的是將其當作股票一樣謀取暴利,多采取急于兌現的短線行為。這個人群刺激了藝術品市場的各種造假行為,增加了藝術品拍賣的風險。
兩個月前,沈陽市一位收藏者拿了一件瓷器找某博物館專家鑒定,被鑒定為價值100萬元的真品,這位收藏者還花了1000元制作了鑒定證書。然而。不久之后,另幾位知名專家卻鑒定其為贗品。一位行家表示,收藏者一夜暴富的幻想,“催生”了一些不負責任的專家,他們為了開鑒定證書賺錢,硬把贗品鑒定為真品。
姚永康表示,國內拍賣行有條不成文的規定,“拍者要自己負責鑒定”。所以如果不懂文物鑒定,僅靠別人或所謂的專家掌眼,十有八九會掉進陷阱,花大價錢搞收藏,不僅不能一夜暴富,而且極有可能血本無歸。事實上,藝術品不適合短期投資,需要收藏來等待其價值的升高,10年左右是一個比較適宜的投資期限。
市場成熟依托藝術消費觀
雖然國內的藝術品投資市場發展迅猛,但距離成熟還十分遙遠。經濟基礎尚不牢固是根本原因,有資料表明,一個國家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8000美元時,才有可能形成社會性藝術品收藏興趣;人均年收入達到10000美元時,才有可能健全藝術品收藏的社會機制。
記者了解到,尚處于初級藝術品市場階段的中國,藝術購藏群體結構與西方差異極大。目前藝術品市場的終端購藏者,只能是擁有著大部分社會財富的少數階層,而且,即便這些數量有限的終端購藏者,其藝術鑒賞能力方面的準備也并不充足。
姚永康認為,國內藝術品拍賣和收藏市場的真正騰飛,必然依托于大眾藝術消費觀的形成,“等到城市的中產階層養成購買藝術品的習慣,當然很多并不很貴,幾千元左右,藝術品拍賣和收藏領域內的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淘寶指點
瓷器鑒定
1、器型。器型是鑒定瓷器的關鍵。每個朝代對瓷器的制造,無論是官窯或民窯都有它的器型標準,所以鑒定瓷器首先要看它的器型制造是否符合當時的造型,比如說賞瓶只有在清朝時才制造,如果對方說是明朝的就不對了。還有的瓷器造型是臆造出來的,比如把商周青銅器中的部分形狀和清朝時有些器型組合起來制作。
2、瓷器的重量。每個時代制作的要求不同,瓷器的重量也不同,比如元瓷較厚重,與清朝相比就要重得多。
3、瓷胎。瓷胎也就是瓷器骨架,有漿胎,缸胎,石胎,鐵胎,脫胎等。胎是用什么原料做成的,每個窯的瓷器都有它的特點。比如景德鎮制造的瓷器用高嶺土瓷胎的顏色近似米黃。
4、瓷器的底釉。隨著制作年代的變化,底色釉的顏色會有變化,同樣是白釉,也有細微的變化。
5、瓷面的光亮度。太亮火氣足,太暗又不對,真品應該有柔和的光亮。做假是很難做到這種效果的。
6、瓷器的底足。瓷器底足每個朝代都有它的特征。鑒定時一定要掌握這些底足是什么時候開始出現的,什么時候又不用了。
7、瓷器使用的顏料。鑒定上彩的特點,一看用料,二看年代,三看風化程度。彩料隨著年代的過去,會風化,反鉛。
8、瓷器上的款式。款式從宋時起就有,但大多是工匠制作時的符號。例如,一,二,三,四,五,六。少量書有樞府款,或年號款,發展到明清時款式流行,大都是皇帝年號款。如大明永樂年制。款字的書寫都有其特色,需要研究各朝代的寫法。
9、瓷器的聲音。完整的瓷器,輕輕叩之,聲音清脆悠長,修補過的瓷器聲音則沉悶,有沙沙聲。
常見的瓷器作假手段
1、款書的仿冒。后代制作的瓷器上書寫前朝的落款。
2、假底。用破碎瓷器的底足換至新器上再修補完整。
3、表面作偽。用新的瓷器人工在瓷器的表面做舊。
4、底款磨去。重新書寫款主要是前朝價貴物稀的瓷器。
5、無款瓷器上添款。
6、舊瓷器損壞。用現代技術修補后當完好品賣出。
7、加彩。把舊的低檔的瓷器磨去彩料后重新上彩。
8、高仿。用現代制作的手段雇傭景德鎮或其他小窯燒制前朝的高檔瓷器。
9、改制。在損壞的瓷器上割去破損部位加以改制。
瓷器的價格
瓷器的價格取決于量,取決于品味的高低及制作的精度。①一般最好是大的窯口生產的瓷器。比如說宋瓷,五大窯口:汝、官、均、哥、定或建窯、磁州窯、龍泉窯、越窯、耀州窯等。②小窯生產的精品也價格不菲,如德化瓷、花瓷、湖田窯出的影青瓷等。③官窯,歷代為皇家燒造的瓷器。④民窯中的精品,定燒的瓷器。⑤從形狀來看,以玩賞瓷為最貴,其次是文房用具,再次是日用瓷。
字畫鑒賞
“假的”可能比真的值錢
晉朝大書家王義之的墨寶《蘭亭序》,在唐代就有馮承素、禇遂良等鉤填,臨摹,真跡據考已隨唐太宗李世民入墓陪葬。現傳世最佳本為故宮博物院神龍蘭亭,因為卷上有唐中宗神龍年號小印,故此本稱神龍本蘭亭,其價值不僅不能用金錢衡量,其綜合價值無可限量,遠遠超過前幾年炒得火熱的《淳化閣帖》,但其卻是徹頭徹尾的“偽”作。
“假的”比“真的”值錢,有很多原因。比如,前期大名家的光輝雖然掩蓋了小名家及弟子的成就,但中國美術史是由不同的人物和風格組成,小名家的作品也非常重要,有些可能是孤本。此外,還有一些仿制者后來也成為了大名家,如張大千早年仿石濤,就是有價值的仿制品。而在美術史上毫無建樹的,即使是真畫,也會因為缺乏藝術價值而不值錢。
喜歡才能收獲
要進入藝術品市場不受損失,首先要真的喜歡。在成為專家之前少出手,才可能以小博大,低價買進好的藏品。書畫市場,真真假假,要依靠眼光、膽量和資金,沙里淘金,才能以極少的資金實現巨額回報。但這必須建立在深入學習的基礎上。
真品、精品、新品值得收藏
畫史上記載開派、開風格的大畫家精品,各種著錄的畫,是升值空間最大的。一個畫家一生精品不象人們想象得那么多。不過,一半上過展覽、進過畫冊的作品大都是作者精品。一般來說,一個畫家的藝術成就基本上決定了市場價值,如:張大千、吳湖帆、潘天壽、傅抱石、黃賓虹、齊白石,作品都具有特別的風貌,因此會價值走高。目前有些畫家通過炒作,在市場上一時紅火,但熱鬧過之后,還是要看作品的好壞。所以玩藝術品首先還是要懂藝術品。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