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當下
觸摸當下
觸摸當下
當嬰兒降生來到世界上,母親的扶摸與擁抱,使大聲哭叫的嬰兒安靜下來,于是,嬰兒感受了第一次的撫愛,這種撫愛將伴隨他一生的歡快與幸福。
在當下日常生活中,通過撫摸,減去了我們的緊張與孤獨之感,使人與人之間保持友好的聯系、相互關愛。
這種撫愛并不遙遠,它就在我們身邊——當下之中。
“當下”一詞在九十年代迅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事”遍及中國大江南北,其所帶來的結果也到處可見:廣州的“搞掂”、成都的“粉子”、黑龍江的“山炮”開始發威與登場——洗頭、洗腳、桑拿房,讓我們久久沉睡的末梢神經欣然而動,注入我們的感覺之官,人們紛紛有感而發,蠢蠢欲動,于是,勞累與緊張得到緩解,舒服之感油然而生。
觸摸,這原始的本能感應使我們回復了對美好的和諧境界的記憶,這境界同樣也是藝術的根本目的。觸摸當下,使藝術呈現當代生活狀態,并同我們息息相關,而由觸摸所實現的觸覺感應也正是雕塑語言區別于其它藝術媒介的重要所在。陳連富這位來自黑龍江的“山炮”的發威方式就是以雕塑作品《中國女孩》系列呈現在大家的面前。當我們觀看陳連富的作品時,止不住想伸出手去觸摸、、、、、、如同母親伸向嬰兒的手一樣,使人產生憐與愛。這觸摸之感貫穿了陳連富近階段作品的始終,在《中國女孩》系列之一“頭像”作品中,形體的起伏隱含在整體的控制之中,五官在保持個性基礎上不再單一孤立,人物神態若隱若現,顯現出中國女性的含羞特點,這特點是引起關注和觸摸的來源。在《中國女孩》系列之二“人體”作品中,陳連富又將其所攜帶的觸摸感引向當下的另一個方向,人們在這些作品面前領略末梢神經帶來的舒適感的同時,似乎不繼續觸摸一下生活的記憶、思想的軌跡,繼而引申為對神性的觸摸,不足以使人們的末梢神經更徹底的感到舒適,所以,看過陳連富作品的人,仿佛有了某種沖動之后,總感覺還不夠完全盡意的緣故。
追溯雕塑藝術的歷史,最初的維納斯神像是以女性形象為雕塑對象,傳達了人類對生殖的崇拜;今天的雕塑藝術家陳連富以中國女性為形象,表達了人類在當下的撫愛之感。
觸摸當下,道出了陳連富作品的玄機,透過他那看得很具象的雕塑頭像及女人體,呈現難以忘卻的中國女性神采。
觸摸當下“中國制造”應換成“中國塑造”——塑造中國魅力!塑造之人為陳連富。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