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秀朗讀馬麟
精準秀朗讀馬麟
精準秀朗讀馬麟
馬遠,河中人,北宋宣和畫院待詔,“工畫花鳥、佛像、人物、山水,尤長于小景”。其子馬麟,“能世家學,然不逮父,遠愛其子……”
馬遠為馬麟之父。史傳稱馬遠因為摯愛其子,常常把自己的畫題上馬麟的款字,欲使兒子早日成名,可稱是望子成龍的典型了。
從目前存世的馬麟作品來看,其風格有二類:一為拙筆粗重,山石用大斧劈皴者,畫風確實與馬遠相近,如今藏上海博物館的《樓臺夜月圖》、《郊原曳枝圖》及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芳春雨霽圖》等,是否是馬遠為兒子代筆,不可確知;另一類用筆瘦勁,雖沒有馬遠那樣厚重渾拙,卻另有一種瀟灑流暢的風致,如藏于臺北的《靜聽松風圖》軸和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層疊冰綃圖》等,應是馬麟的本家面目了。
明人汪役玉著錄馬麟《高山流水圖》這樣記云:“此幅則為自款,作撫琴者于高山流水間,一松橫偃,如虬龍盤空,筆意高古,奚必借重阿翁延譽耶?”確實,從今見的《靜聽松風圖》、《層疊冰綃圖》、《綠橘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來看,馬麟不只有極強的寫實能力,畫境也深靜悠遠,并不步趨其父,而是卓然成家的。所謂“畫不逮父”,可能是尚未成熟的早年,故有父代子筆,拔苗助長的舉動,這是可以理解的。
馬麟存世作品極少,各博物館所藏不過十幅左右,且大多為團扇小品。但他并非不善大畫,臺北所藏《靜聽松風圖》就是一幅絕佳的巨幅作品。他的小品也大多境界闊大、氣宇不凡。如《梅竹圖》(見圖)就是一幅意境幽遠的佳作。圖為已故名畫家、書畫鑒藏家唐云所藏,畫寒梅數枝,橫斜勁挺,其間綠竹穿插,偃仰扶疏,顧盼生情。造型精準,設色明麗,筆法秀朗,雖然畫面簡單,但因為在疏密、錯落、主賓諸方面經過十分經意的安排,故恰到好處,著墨不多而生機滿幅。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